标签:
顾明远四川教师博览宋体原创版阅读成长专业化快乐教育 |
分类: 随笔 |
品《教师博览》,做快乐教师
——兼论成长网友“如何才能持之以恒写文章”讨论
本文刊发在《教师博览原创版》2011年12期
近日,有一个网友在《成长》论坛发帖子和大家讨论:“如何才能持之以恒写文章?很多人写文章只是一时心情,坚持不下来。激情过了,也就没有写作的兴趣了。请教坛友,有谁可以支招,如何才能激情永驻!长期坚持写文章?”
兰福森网友说:“能够坐得住冷板凳;能够经常发表一些文章;能够经常有一些稿费;能够远离麻将,扑克,美酒佳肴,帅哥靓妹等。”李荣灿网友说:“让“心瘾”远离,练就抵抗诱惑驾奴惰性的能力;让寂寞美丽,甘与键盘相亲与文字共舞,形成孤独也浪漫的心理;让习惯养成,每天写笔记勤总结做文章,在不断的收获中加强信心形成习惯;让身体健壮,多锻炼多流汗,减除压力保健康,才有精力做文章。”王新国网友说:“在木匠眼里,每一根木条都能做成家具的部件;在铁匠的眼里,每块铁都能打出几根钉一样;在写文章的人眼里,每时每刻,每人、每事、每物,都会看它可如文,养成一种思考习惯,及时付诸文字,坚持下去,好文章就会一篇篇生产出来。”这些都是真知灼见,都是一些过来人给出的建议。但是,我给他的建议是:认真上课、感受课堂、享受课堂,多读书、多思考,远离牌桌、坚持写作、能坐冷板凳,最后,多读《教师博览》原创版。
教育写作,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不是为了职称论文才赶鸭子上架,这样的写作只能是被动的、枯燥的、无味的写作,更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写作,应该是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思考,让人有所思、有所得、有所借鉴,这才是写作最根本的目的。生活是最大的艺术,教师的生活就是课堂,就是教学、就是学生,还有自己的阅读,写作,就写这些生活,就能写出精彩,写出自己的思想。
这些答案都要道理,能不能写和写不出来,除开很多教师没有教育理想和不能坚持之外,最根本的是没有教育生活,甚至忽略了教育生活本身,才导致“巧妇无米之炊”的局面。顾明远说:“作为教师来讲,最重要的是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真正能做到这一点,我想,他就称得上是教育家。”其实,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教育家也是有教育生活的,教育家也是上好自己每一堂课开始的。做好自己的每一堂课,坚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才是最根本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想上进,但却找不到途径、找不到名师带领自己。每个人能得到名师的指引确实令人羡慕,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可以得到很多真知灼见的建议和言传身教。但是,很多人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如何成长,其实,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自己做自己的老师,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树立自己的教育理想,还要多读书,而《教师博览》原创版正是这样一本给年轻教师精神粮食和文化素养的书,给青年教师指明发展方向和道路的书。上面网友的话题,其实《教师博览》原创版每一期都要这样的文章在给青年教师做引路人。
网友之所以有这样的困惑,我想不外乎就是为了职称而写论文,而不是他们真正的爱好,没有把教育和写作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相反,那些能写的教师,不仅研究课堂、享受课堂,把教育和写作融入到自己的生命和血液里,时刻想到的、时刻做的都是教育。这样的教师,当然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当然能够长期坚持写文章,当然能够真正做到教研相长、相互促进。《教师博览》原创版2011年2期:钟石的《唤醒自己》、江湖一刀的专题策划《唤醒教师沉睡的心灵》里的几篇文章;《教师博览》原创版2011年3期:宋运来《 “”四不会教师的曲折成“特”路》,刘波老师的《教科室主任“有为”,教科室主任才能“有位”》,庄华涛老师的《也论中小学教研为何热不起来》等文章;《教师博览》原创版2011年4期:江苏宫凤华老师的《做一颗乡村的苦楝树》,广东李玉婵老师写的《如此平静、如此幸福》,四川夏坤老师的《教师真正的绝活——读书》等,都是谈教师如何写作,如何走上写作道路的。如果读者认真看,就会从这些教师的身上找到自己要找的答案。
读《教师博览》杂志的意义还不仅在于此,里面刊发了很多教师如何上课、如何做学生工作、如何当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等文章,比如河南乐兵老师《智慧浇灌“双差班”》,北京张华老师的《一位别致的老师》、四川周仕泽老师的《开辟德育新阵地》等文章,非常精辟,都是教师们在教育生活中的深切体会。读这样的文章,读者就能找到时曾相识的感觉,也豁然开朗、找到自己心中一直打不开的心结。教师阅读,一般的教师,就是要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找到自己心中的教育困惑、找到解决一些教育问题的妙方,以及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成长,这些内容,很多教师都能够在《教师博览》原创版杂志上找到答案。
顾明远说能上好每一节课的教师就称得上是教育家,其实,《教师博览》原创版上很多草根教师写的心灵文章,不仅展示自己教育生活的真实一面,而且,这些教师也就是当代的“教育家”,至少,他们在路上,在通往教育家这条路上不停的奔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博览》原创版在给未来教育家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和空间,也为年轻教师们提供学习和实现专业化成长的舞台。这不是一本休闲的杂志,里面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值得读,因为,一篇文章展现的就是一个心灵世界、一个教育星空、一个教育梦。读这样的文章,就会有一种“众里觅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和顿悟,不仅能找到知己,还能找到知己的“老师”。
读《教师博览》,做一个快乐教师,做一个快乐成长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