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育评价,何时才能回归自然
(2011-07-05 20:30:58)
标签:
教育曹丽红累死生命作为政府 |
分类: 时评 |
教育评价,何时才能回归自然
其二、曹丽红老师操劳过度死亡,政府紧紧授予她“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称号就完事,有没有追求为什么会被累死,教师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大,学校到底实施的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减负提质学校落实在什么地方等,政府和教育部门进行过深入思考没有,做过调研没有,要求学校进行整改没有,查到问题的源头没有?我想,政府肯定不会做,他们现在要做的是借助这个死去的曹丽红和他们授予她“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称号,大作文章,甚至会推选为县“年度十大人物”和“市年度十大人物”,甚至还有可能从地方到中央。这是他们要做的,至于曹丽红老师为什么会劳累死,他们不管,他们要的是政绩,而不是教师的死活与教育是否符合规律。
鉴于上述问题,现在的教育评价制度,其实根本就不合理,甚至走入了一种歧途。现在很多地方评选这样的人物的时候,根本就不坚持常态的评价,只要某人在某些场合中死去,然后这个人一下子就光辉伟大起来,其实,这不仅不是对死者的尊重,更是对其人生价值的亵渎,也是对常态的教育的一种亵渎。尤其是当人家累死,你去送一个牌子,人家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因此,政府的这种行为,表面看在积极作为,其实是一种不作为的方式,是一种“守株待兔”的作为方式,这样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现在,不论各行各业,都需要一个正常的评价,要给予那些年轻人们,尤其是在事业单位,在工作上作出了业绩就要给予肯定,积极弘扬主旋律,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而不是失望。如果相关领导部门不纠正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回归这样的评价方式,再评100个、1000个这样的人都没有用。
考核评价,需要回归常态,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否则,就会失去评价的基本功能和意义,变成了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导的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