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董藩言论与道德血液无关

(2011-04-06 08:54:45)
标签:

董藩

宋体

大学教育

血液

天府早报

读书

大学就业

杂谈

分类: 时评

董藩言论与道德血液无关

    【原创】董藩言论与道德血液无关  【原创】董藩言论与道德血液无关



441634分的微博中,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对研究生提出要求:40岁时达到4000万身家,否则“不要来见我”。董藩称,“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天府早报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巨大争议,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甚至有人认为董教授作为一个教授缺乏道德血液。其实,这个与道德血液无关,这仅仅是一个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取的一种激励方法,至于学生能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这样的言论,很多人都在中小学教师那里听过类似的话,其目的旨在激励学生上进。

为什么董藩教授一个平凡的言论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想,这正是对当前教育现实最大的反应。因为,当前很多本科生、研究生毕业找工作很困难,甚至很多研究生为了找工作不惜去卖猪肉、做挑粪工,以换取谋生的基本条件。董教授却在大放厥词,高谈阔论,要在40岁达到4000万,否则,就是教育的失败。

的确,我们每个人不应该以钱来横量读书的结果,但是,读书如果连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证,那读书还有什么用。君不见现在一个本科生毕业工作,还不如一个技校学生、甚至还不如一个打工者的工资,学生们毕业找工作基本上没有任何知识分子的优势而言。因此,这不仅仅是教育的失败,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失败,让大学生本身的知识含金量降低、让大学生的地位降低,这不是学生的无能和过错,而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失败和无能。

董教授此番言论,说出了当前大学教育的真实现状。我不知道是不是董教授是一句平常的教育,还是想以此言论激发引起人们对当前大学教育的思考。这样的话题必须要有话语权的人提出,才能激发大家的激情,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董教授缺乏道德血液。其实,董教授说这个话,正是有道德血液的高度见证,其想拯救大学生,想以自己的方式唤起人们对大学教育的重新认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的确,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收费教育,而是为了学生40岁奠基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教育。正如有人说,如果读书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那读书还顶个鸟用?董教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大学教育,乃至当前的基础教育,确实出了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各位在看问题的时候,不要对人进行评价,而是把言论放到当前整个社会经济和学生就业这个大环境思考,也许,你会发现董教授的道德血液是那样的浓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