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儿童恋物新西兰 |
分类: 育儿心得~育儿感悟 |
http://s6/middle/4b4da181gbe6053874e05&690我们家臭蛋小朋友恋了五年的宝贝鸭子
见过臭蛋的朋友们都认识这只鸭子,因为看到臭蛋基本就会看到这只鸭子,亲密得形影不离。
臭蛋一岁半的时候我们去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偶然看到收银台上摆着好多绒毛玩具,臭蛋很是喜欢的样子,妈妈就让他选一个,结果人家毫不犹豫地选了这只鸭子。
从此,其他的各色绒毛玩具都淡出了臭蛋小朋友的视线,眼里唯有这只鸭子了:白天基本走哪儿带哪儿,上幼儿园也不例外,还好,幼儿园允许孩子带一样玩具;晚上睡觉了,没有鸭子绝对是睡不着的,经常,到睡觉的时候发现鸭子找不到了,于是全家人上上下下给他找鸭子;心情不好了,拿着鸭子闻一闻亲一亲寻求安慰;挨批评了,揪着鸭子悄悄诉说满腹的委屈;游戏打不过去了,抓起鸭子给自己充充电,然后就斗志昂扬了......
对鸭子的依恋,不是一般哪。
记得有一次,鸭子不小心落在公共汽车上了,小伙子急得都快哭了,妈妈赶紧电话联系公车总公司,总公司马上联系到那趟车的司机,确认是有只玩具鸭子在车上,但是要到第二天才可以到总公司拿到,结果那一夜,小伙子睡得辗转反侧,那份感情什么都替代不了。
跟其他妈妈们聊天得知,好多孩子都有这种现象。还记得当初臭蛋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特意建议我们可以带个孩子特别喜欢的东西来,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帮助孩子度过最开始的一段适应期,事实证明,当时这只鸭子确实很帮助了臭蛋小朋友顺利度过最开始上幼儿园的那段艰难时期。
如今,臭蛋小朋友虽然依旧恋他的鸭子,但是随着长大已经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最近一次,快到睡觉的时间了,鸭子莫名其妙地就怎么都找不到了,循着记忆中的地方找遍了都没有鸭子的踪迹,妈妈不无担忧地看着小朋友,没想到人家竟然说:“没关系,明天再找吧”,竟破天荒地一夜安睡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89EN00SIGG.gif。
自然而然地,依恋已不再那么强烈。
对于孩子的恋物现象,大可不必慌张,这只不过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6EN00SIGG.gif。
顺便,一起看看有关专家的说法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1EN00SIGG.gif:
恋物的现象是孩子需要一种心理安全的依靠,通常发生在6个月到3岁之间,一般在2岁时表现的最为强烈。其实恋物只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要体现,并不是病态,会随着成长慢慢消失,父母也没必要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强制的方式来禁止。
见过臭蛋的朋友们都认识这只鸭子,因为看到臭蛋基本就会看到这只鸭子,亲密得形影不离。
臭蛋一岁半的时候我们去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偶然看到收银台上摆着好多绒毛玩具,臭蛋很是喜欢的样子,妈妈就让他选一个,结果人家毫不犹豫地选了这只鸭子。
从此,其他的各色绒毛玩具都淡出了臭蛋小朋友的视线,眼里唯有这只鸭子了:白天基本走哪儿带哪儿,上幼儿园也不例外,还好,幼儿园允许孩子带一样玩具;晚上睡觉了,没有鸭子绝对是睡不着的,经常,到睡觉的时候发现鸭子找不到了,于是全家人上上下下给他找鸭子;心情不好了,拿着鸭子闻一闻亲一亲寻求安慰;挨批评了,揪着鸭子悄悄诉说满腹的委屈;游戏打不过去了,抓起鸭子给自己充充电,然后就斗志昂扬了......
对鸭子的依恋,不是一般哪。
记得有一次,鸭子不小心落在公共汽车上了,小伙子急得都快哭了,妈妈赶紧电话联系公车总公司,总公司马上联系到那趟车的司机,确认是有只玩具鸭子在车上,但是要到第二天才可以到总公司拿到,结果那一夜,小伙子睡得辗转反侧,那份感情什么都替代不了。
跟其他妈妈们聊天得知,好多孩子都有这种现象。还记得当初臭蛋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特意建议我们可以带个孩子特别喜欢的东西来,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帮助孩子度过最开始的一段适应期,事实证明,当时这只鸭子确实很帮助了臭蛋小朋友顺利度过最开始上幼儿园的那段艰难时期。
如今,臭蛋小朋友虽然依旧恋他的鸭子,但是随着长大已经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最近一次,快到睡觉的时间了,鸭子莫名其妙地就怎么都找不到了,循着记忆中的地方找遍了都没有鸭子的踪迹,妈妈不无担忧地看着小朋友,没想到人家竟然说:“没关系,明天再找吧”,竟破天荒地一夜安睡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89EN00SIGG.gif。
自然而然地,依恋已不再那么强烈。
对于孩子的恋物现象,大可不必慌张,这只不过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6EN00SIGG.gif。
顺便,一起看看有关专家的说法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1EN00SIGG.gif:
恋物的现象是孩子需要一种心理安全的依靠,通常发生在6个月到3岁之间,一般在2岁时表现的最为强烈。其实恋物只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要体现,并不是病态,会随着成长慢慢消失,父母也没必要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强制的方式来禁止。
纠正过分的恋物行为,父母可以做的 8件事 :
1.尽量减少孩子的独处时间。
2.睡觉时爸爸或妈妈陪伴孩子并给他讲故事,或在孩子的卧室里点一盏小灯,减少孩子一个人独睡的恐惧。
3.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4.睡觉前给孩子播放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获得平静以及心灵的安抚。
5.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
6.避免硬性让孩子与父母分开睡。
7.多准备几个迁移物,如两三个小枕头、几个相似的毛绒玩具,让孩子难以对某一个“情有独钟”。
8.丰富孩子玩耍的对象,扩展孩子的视野,诱导孩子把注意力和兴趣对象朝着更为广泛的方向发展。
http://s7/middle/4b4da181g797053c98c76&690
您好!我是新浪幼儿教育博客圈/微博管理员。
欢迎加入圈子超级qq群:0-2岁(含孕期)96496583,小小班(2-3岁)95215149,小班(3-4岁)51188902,中班(4-5岁)102748528,大班(5—6岁)71513544,小学生(6-12岁)6386474,请大家对号入座,每人限加入一个群!可同时加入新浪UC群:10215070。
欢迎常到群里交流,常回圈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