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坤:对白象和鸿星尔克现象的反思

标签:
白象方便面鸿星尔克国货爱国主义品牌营销 |
分类: 沈坤随笔 |
我说再次,是去年也曾经有过一次类似的现象,去年河南水灾之后,鸿星尔克向河南捐款5000万元,随后有网友透露,此次慷慨捐款5000万元的鸿星尔克,实际上已经连续亏损多年,接近破产边缘,这一反常举动立刻感染了全国网友,他们自发地掀起了一场“拯救鸿星尔克”的疯狂抢购行为,企业直播间一度瘫痪。
两家企业都因为自己的良心行为而被全网捧成热搜,并引发全国网友的疯狂抢购,然后又在一周之后复归沉寂,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鸿星尔克的亏损依然存在,品牌发展严重受阻;而白象方便面同样在终端看不到影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是企业自有问题:白象和鸿星尔克,都是良心企业不假,但品牌自身的力量非常薄弱,无论是运动服饰还是方便面产品,都不属于消费者的第一选择,甚至品牌代表了什么?消费者消费它们的意义等品牌认知层面非常苍白。很显然,这两个品牌,其自身的市场力量都非常薄弱。
二是消费终归会理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几乎都是理性的,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内心都是非常清晰的,毕竟花出去的都是自己的真金白银。所以,一旦疯狂消费的热点过去,消费者依然会回归往日的理性行为,就像你借钱帮一个人一次是愿意的,但多次甚至一直帮下去,你绝对不会愿意。
三是市场不应该靠爱国:现在的市场是全球一体化的,国外的品牌与国内的品牌在同一个市场里竞争,企业必须要靠自身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力量去征服消费者,本土消费者可以有爱国情怀消费国产产品,但企业绝对不能用“爱国”进行营销,因为这涉及到了市场的不公平。就像任正非说的“买华为手机不是爱国”。
沈坤的建议:鸿星尔克和白象,应该在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上下功夫,在获得消费者暂时的声援时,更应该为消费者着想,以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用卓越的品牌力量去满足消费者人性中的精神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持续追捧,从而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