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品牌定位定位里斯特劳特定位策划 |
分类: 营销管理 |
随着上个世纪60年代两个美国广告人里斯、和特劳特合著的广告书《定位》在美国出版,品牌定位理论就算是正式诞生了。两人写这本书的时候,试图想找到世界百货业之父约翰·沃纳梅克提出的“我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是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问题,由此,这句话也成为美国广告业的名言。
里斯和特劳特在书中指出,由于一个人的大脑,按照自然记忆,最多只能记住两到三个品牌,想记忆第四第五个品牌,就非常困难,或者需要旁人提醒。所以,他们认为,企业应该在品牌广告中,只能提出一个差异化核心诉求(聚焦),但这个差异化诉求需要一个消费者非常容易记忆的概念,就像一个锲子,通过持续的广告,锲入消费者的心智,促使消费者产生记忆认知。这样做,就能解决另一半广告费浪费问题,或者说,广告就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被两位大师推崇的案例是美国的两家租车公司,A公司是绝对的老大,所以B公司就推出“因为我们排名第二,所以更努力”。于是,在定位运用中,第一第二和唯一概念,就被广泛运用!中国的蒙牛就是采用这种定位法,它的“向伊利老大哥学习,我们甘愿第二”。随后,中国的企业也纷纷开始效仿,什么“成家量遥遥领先”、“每去10罐凉茶7罐是加多宝”、“每年售出的杯子,可绕地球N圈”等等,都是在通过某种概念,突出自己的第一认知。
定位在中国的流行远远超越了对营销的认知,甚至大多数人以为,营销就是定位,定位就是营销,导致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老板都学习了定位理论,也能对定位谈出一些道道。定位甚至也被上升到战略的高度。造成广告界、企业界、营销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在谈定位,然后,竟然出现了崇拜定位唯定位论的“定位党”和专门讲定位课的培训大师!
定位有效吗?有效!但把差异化概念全部聚焦到“XXX专家”、销量“第一、第二”和什么“领军者”了“领航者”上,则又泛滥成灾了。于是,不少定位广告人开始绞尽脑汁,创造一些更新的概念,但依然离不开第一第二、专家、领航领军之类。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没有人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非要定位?这背后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于是,我发现了一个全球都存在的品牌毛病,那就是因为企业做营销开始的时候,就没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想过,“这个品牌名称消费者会喜欢吗?”、“这个品牌名称是应该体现消费者还是应该体现产品或者企业自己?”显然,几乎全部的企业都没有这么想,于是,各种乱七八糟与消费者毫无关系的品牌名称就出现了,如体现产品属性的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等!体现创始者属性的奔驰和哈雷等;体现地名的青岛啤酒和哈尔滨啤酒诞生了。直到今天,就是没有诞生体现消费者的品牌名称!
既然品牌一开始的时候不是为消费者创造和设计的,自然消费者对企业的和产品品牌没有感觉,那么广告传播就不会吸引消费者,甚至讨厌广告,于是大部分广告就无效了,或者一半的广告浪费了,为了弥补这一先天性的品牌缺陷,于是,定位诞生了!所以,定位就是来弥补企业营销先天性缺陷的!
因为我发现,品牌定位是需要大量广告投入才能见效的,如果没有广告,定位概念就难以产生效果!所以我在想,如果我们的企业在做品牌的时候,一开始就聚焦锁定消费者:名称为他们起,产品为他们设计,就像为消费者量身定制的,那么,这样的品牌产品,放到货架上,消费者发现后会产生什么反应?于是,这个品牌产品也许就不需要广告,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理论也就失去了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