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恶意炒作,你给我站住——论罗一笑事件的破坏力

(2016-12-02 00:23:31)
标签:

横向思维

沈坤

罗一笑

新闻炒作

恶意营销

分类: 时事财经

恶意炒作,你给我站住——论罗一笑事件的破坏力

沈坤独家观点!更多观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横向思维(skhxsw)

最近几天内,微信朋友圈不断有人在转发有关“罗一笑”的相关文章,看标题我就知道这又是一次类似于“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之类的网络炒作事件。我之所以如此定性,因为不管这个事件是真实的还是被恶意“营销”了的,其本质是一样的:“刻意推广”的事件!

我之所以将这类营销打上引号,是因为有人误导了大众,更误导了营销,最终导致我们的大众也误解了营销。因为营销不是炒作,更不是用来达到某种肮脏目的的工具。以前那些“犀利哥”、“龅牙妹”、“裸体烧烤”等都属于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的“炒作事件”。

其实早在10多年前的营销策划中,就有人引用过这类“炒作”性推广策略,因为其推广成本低,社会影响力大等被很多企业所看重,后来慢慢有专业的公司开始操作此类策划,这类公司就是现在比较热门的“公关公司”。

2000年之初,曾经有一家专门做保健品营销的策划公司,他们就非常擅长这种“炒作”性质的推广,公司有大批的软文写手,然后煞有介事地在报纸上连载,弄得很多中老年人纷纷被吸引,进而加入消费者行列。但这种靠“炒作”起来的产品最终都因为假冒伪劣而被曝光,这家公司最终也关门大吉,老板自己也离开策划业,做实业去了。

自从我进入营销策划这个行业,我就坚持住自己的底线:坚决不做昧良心的事,无论是事件营销,还是新闻公关,力求做到真有其事,坚决不做子虚乌有的“炒作”,更不能为了自己出名或者招揽客户而使出如此凶招去忽悠大众。

中国早期的保健品营销,就是由于这种过度的营销而使得整个保健品产业的信誉度遭遇信任破产,这一恶性事件导致这个行业至今都没有好转,消费者只要一听是保健品就不停摇头,这是这个行业的企业和策划机构缺乏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而导致的恶果。

企业或者营销机构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核心原因当然是利益驱使,但另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中国的消费者非常不理性,简单点来说就是非常容易被“营销”,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大众非常缺乏事物的判断能力,这也就是我常说的逻辑思维的弊端——当所有人都在说好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就会盲目跟随大众,缺乏自我的独立判断力。

为什么在国外没有营销策划类公司?在美国只有管理咨询公司和广告公司,就是没有营销策划公司,也就是说,营销策划职能由麦肯锡之类的咨询公司和奥美、李奥贝纳等广告公司代劳了。无论是管理咨询公司还是广告公司,它们基本不做中国式的“炒作”事件,但非常喜欢做能够引发社会反响的系列主题广告,尤其是能促进民众思考的公益性广告。因为西方人相比中国人,要理性得多!

回到罗一笑事件,本来这是一个真实的女孩患白血病的事情,其父亲罗尔也是实有其人,加上他本身就是新闻人出身,文笔自然没的说,所以真实的事件加上感人的文笔和小女孩可爱的照片及治病带来的经济困难,社会效应产生了,大家都积极的转发,最终成为一件全网事件了。

本来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中国社会善心的集体体现事件,有太多人打赏(募捐)获得了200多万!但最终却被爆出是由“营销”公司在幕后操纵,真实的罗尔家庭经济并非如文中那么困难,治病的花费也仅仅2万多元而已,这下一时激起千层浪。无论是转发文章的还是捐款了的,都觉得被“营销”(愚弄)了!

如果纯粹以盈利为目的,那么这件事件的策划也算得上是“成功”的,但是,其结果却是非常有破坏性的,因为我们中国社会有太多的坑蒙拐骗了,连红十字会的募捐款都爆出有监管漏洞,我们还能相信什么?这种盗用善心的举动,如同“狼来了”的童话故事,等到我们真的需要社会援助的时候,我们可能又会恢复到麻木状态。

作为新闻和公关类公司,我觉得无论你做什么,都必须坚守我们的道德底线,一旦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的社会良心就会出现严重透支;而对于网民来说,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能凑热闹,更不能盲目地推波助燃,因为有时候你的好心恰恰使你做了坏事!

这件事件也许很快告一段落,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很多,首先我们的社会真的是“想钱想疯了”,金钱竟然能使一个新闻工作者丧失职业操守,干起忽悠大众的勾当。而我的担心正在这里,这件事的破坏力到底有多重?一件坏事,也许1000件甚至一万件好事也未必能够弥补!互联网,你能否不再这么粗暴而利益?

恶意炒作,你给我站住——论罗一笑事件的破坏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