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企业名将王石,再次因为万科股权纠纷而被全社会所关注!关于王石个人以及万科的未来,每个人都在思考和揣测,未来的万科会往哪个方向走?王石和他的管理团队还会不会继续留在万科?没有了王石的万科将会成为什么样的品牌?
在第一次万宝之争中,我对王石的言行是持批评态度的,毕竟,一个企业想收购另一家企业,只要他有足够的资金,别管他的钱是哪里来的?他以前是做什么的,在资本时代,有钱就是大爷,宝能想收购万科,只要有钱,有魄力,有什么不可呢?尤其是当王石的言行之中看不起民营企业时,我也写了一篇《王石会离开万科吗?》的文章,并在文章中鲜明地指出王石的错误。
而在这一次的事件中,尤其是原来一直支持王石的前第一大股东华润也站出来与宝能一起反对王石,同时还让王石管理团队意欲引进深圳地铁的股权一案判了死刑,王石的困境就真的越来越明显了,因为按照现在的格局,王石和他的管理团队离开万科应该已经成为可能!
这让我有点接受不了,因为王石的个人经历和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财富的态度,不得不令我肃然起敬。王石17岁初中毕业后,他没有去农村插队,而是依照父母的意愿去参军,在新疆做了五年的汽车兵后,复员到郑州铁路局的水电段做锅炉大修车间的工人。当铁路局拿到2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时,老师傅们因为王石吃苦耐劳受人喜欢而一致推荐了他上兰州铁道学院(现兰州交通大学)。
1974年,年满23岁的王石,在兰州交通大学给排水专业毕业,3年中坚持看完了《政治经济学》。1977年毕业,分配到广州铁路局工程段工作。工作了3年,以工程段技术员的身份,负责铁路沿线的土建工程项目。在此期间结婚,并有了子女。
1980年参加某招聘考试,进入了广东省外经委,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待了6年后到深圳发展。王石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饲料中介商,通过倒卖玉米得来的,这让他赚了300万元,用倒玉米赚来的钱王石开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产品,同时还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等。1988年正式更名为“万科”,王石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并开始涉足房地产。
从这份简历中我们不难发现,万科是由王石一手创办,如果不上市,万科就永远是王石自己的,但1991年1月29日,万科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由此拉开了万科万亿市值的伟大征程,同时也让王石本人逐渐失去对万科的控制,并由一个企业老板,沦为打工者,而且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打工者。
万宝之争进展到目前阶段,似乎王石的出局已没有太大悬念。作为万科的创始人,如果王石最终出局,留下的是一个悲情的商业形象。像王石的这种故事,虽然在商业领域其实也蛮常见,譬如红塔山的褚时健,东阿阿胶的刘维志,上海家化的葛文耀和新浪的王志东等,他们都曾是带领企业崛起的领军人物,但最终胳膊拗不过资本的大腿。
从法理上讲,企业是属于股东的。作为创始人个体而言,企业是人自身价值的外化,人性的本能都希望企业能留下自身价值的烙印。但从企业发展规律而言,许多行业的企业都是一旦平台搭建起来,会超脱个体的英雄价值,任何人在其中都会成为螺丝钉,哪怕你是位高权重的董事长。这个时候,是平台价值支配个体价值,而非个体价值决定平台价值。对于资本而言,一旦嗅到这类平台的有利可图,就会以资本大棒来整合资源,个体价值在其中沦为配角。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类商业故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追寻个体价值的路程中,需要清醒认识到你所处的行业与企业的特质,是偏重平台价值还是偏重彰显个体价值,有了清楚的认知后,才会对自身价值的评估更为贴近实际,不至于不可一世或者妄自菲薄,这就是我对王石个人既钦佩又同情的地方!
我不可想象的是,没有了王石这个“精神领袖”的万科,究竟会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毕竟这么多年,王石一直以个人的人格魅力捆绑着万科,他的登山探险,他的人文情怀,都让全社会对万科有了一种王石化的情感认知,甚至也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更愿意购买万科的房子。而未来,王石将不再与万科有任何关系,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因为自己无力抚养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富人带走……
不管是王石的企业经营哲学和人文情怀,还是王石与田朴珺的爱情,我都认为王石是一个了不起的男人,尽管很多人对他与田朴珺的爱情持反对态度,甚至认为是老年吃嫩草,但我要说,在中国,一个商界名人敢于公开自己的爱情选择,并永不妥协的精神,其本身就是一个英雄壮举,因为在名利与爱情面前,中国男人大部分会选择前者,而王石却选择了后者。
不管此役胜败,不管你是不是离开万科,王石——我都敬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