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坤:对横向思维创新的几点答疑

(2014-09-27 14:24:04)
标签:

创新思维

沈坤横向思维

双剑破局

沈坤微信平台

沈坤

分类: 沈坤随笔

微友李凤国的问题:我的疑问段落:“所以说,正确的符合消费者心理认知的新品类可以给消费者更多新的选择,而当消费者心理有了更多新的选择,你就有了更多成功的  ”                               

我有一个疑问?你说当完成品类的创新,可以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但是人们又往往会对于多个选择很是懊恼,尤其是一个人脑海中不知道,需要哪种选择时,会给他带来负面的情绪,我觉得人们思维中对于多个选择往往是不愿意的。

回答:从传统的观点来说,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我说的这个新品类,通常大多是给消费者们的购物选择习惯带来冲击,因为人们都喜欢新鲜的事物,所以,当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成为大众所选时,全新主张的新品类的诞生,会给消费者一种全新的诱惑。譬如,你一直使用按键手机,但当一种上网速度更快的智能手机诞生,消费者就会喜新厌旧。

微友李凤国的第二个问题:沈坤老师,本着学习的态度,看了你写的“另类观点,”这篇你所感悟的心得。认真的想了想,你说读书没价值,但有必要学习而传承,这是基础,不然的话,思维模式从哪产生,在我没看到你写的《魔鬼营销人》之前,从来不知道有逻辑思维和横向思维,只是在意外进入到所谓的传销中才接触到逆向思维和多角度看事情,这只是认识了皮毛,没有深入思考,从关注你以来,一直在看,也在学习,但总是找不到门路,尽管看了这么多,但总是运用不起来了,有时候又很搞不明白,但我心里认知学习转变思维模式,对我很有帮助,脑海却懵懵懂懂,不得要领,而自己感悟不到,此时,我想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跟你说说,不然的话,我自己一个人思考,而对周围的人不知该如何说是好,很容易钻牛角尖。并在此谢谢沈坤老师的奉献[抱拳]

还有在读的时候,发现有一段话少了一个字,“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吸收知识的宏伟计划!如果真的能做到,那么这个人虽然一定就是一个天才但至少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一定就是一个天才,前面最好加个“不”。[抱拳]

回答:首先谢谢您认真的指出了文章中的错漏!

其次,你说的读书的问题,这里所说的读书没有价值是指与个人专业以外为了所谓的多掌握一点知识的想法进行的阅读。譬如我们大学四年所读的书,到了社会,究竟有多少知识我们在运用?那些不运用的知识,是不是等于浪费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当然,在你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技能和解题方法时,适当阅读一些能启迪人智慧和思维的书籍是必须的,因为这些书的阅读,不是让我们“知道”,而是让我们“开窍”。“知道”,就是你拥有了一些客观信息,但暂时是没用的,它们储存在你的大脑里,而你如果一直不用,只是一味的增加累积和储存,那么,总有一天,你的大脑就会疲惫,失去效率,如同一个100G的硬盘,经年累月,你储存了99.9一时用不到的文件,你这个硬盘还有价值吗?

阅读,可以,但不必是功利性。如果要有功利性的阅读,那就只能阅读一类书籍,就是创新思维类的,因为只有这类书籍,才会有效放大你原来储存的知识价值,甚至有可能颠覆你原来的全部认知而使你的这些旧知识产生更大的作用。

 

微友夏宇天的问题:沈坤老师,有个问题不太理解。按照横向思维中的创新是完全摒弃经验的真正创新不需任何市场调查的话,那么创造出来的产品怎能保证顾客认可呢,如果用品类区隔概念回答的话,品类区隔应该是深入研究过顾客的潜意识思维从而达到驾驭顾客思维刺激其感性购物的程度。那这一系列过程不就又是逻辑思维的体现么?

回答:你说的很对。我们正常的工作完成都必须是逻辑思维的,不然我们就无法把工作执行完整。我倡导的横向思维,大部分是基于创新的时候才用的。其次,一个人偶尔可以运用一下横向思维,去看运用逻辑思维者的思考模式,然后你才能真正了解其他人在想什么?

譬如,我在策划项目的时候,开始必须是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去调查和分析市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偶尔也会通过横向思维进行调查,譬如,我会运用横向思维中的“由终点返回起点,而不是从起点出发”的创新模式去询问一些顾客,问他们,在他们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产品是十分完美的,看到就想购买的?这样的问题,会激发出顾客对完美产品的诸多联想,哪怕是不切合当下实际的,如同好莱坞拍摄有关未来畅想的探索电影,但很多未来探索正在一点点地成为现实。

而横向思维的真正效用在与碰到实际的营销难题时,运用我们常规的逻辑思维已经彻底无法解决了,这时候,我才会破局传统思维,进入到一个无限可能的横向思维之中,寻找更多更优的难题解决创意。

所以说,横向思维不能全部用于日常生活,只能用于难题攻克!

沈坤:对横向思维创新的几点答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