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叶,传统的产业幼稚的市场

(2009-08-06 22:53:11)
标签:

茶叶

双剑破局

沈坤

创新

财经

分类: 营销管理

2009年8月,深圳双剑正式启动了茶叶策划项目,本次策划目的,就是为中国茶叶市场创造第一个茶叶企业品牌,同时我们也想通过我们独特的思维创造一个新型的茶叶品类,这是我们为服务的客户提出的一个承诺!为了这个目标,项目组经过第一轮市场走访之后,全部集中长沙,开始了长沙地区的消费者座谈会!

在调研茶叶市场之后,我感觉有点遗憾,茶叶象菜系一样,都是以产地命名的,有些有茶叶的品牌名称了,但没有企业联想,能够与茶叶产品紧密联想的企业品牌一个都没有,倒是茶叶渠道商的品牌响亮的可以,如天福茗茶等。还有,六大茶系又是以颜色来命名的,总体感觉都是传统的思维下的命名,不具有突破性。所以我感觉,茶叶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产业,如此下去会越做越窄,也没大的前途。所以我又发现,茶叶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幼稚市场,说它幼稚是在茶叶企业的运作上都非常幼稚,没有一点新的思维,所以对于有突破欲望的企业来说,又充满着巨大的成功机会!我的野心,就在于此:创造一个新品类,诞生一个响铛挡的茶企品牌来,开一个先河。

下面是我们最近2场座谈会的图象记录:

 茶叶,传统的产业幼稚的市场

第一次召开的座谈会,参加对象都是不爱喝茶的人,我们选择对象的时候分别选择了5个男性和5个女性,年龄分别从22岁到28岁,这群人不喝茶的很多,我要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挖掘他们不喝茶的原因以及什么情况下他们才有可能天天喝茶或者每天喝多次茶,这可以为我们下一步的策略创意打下科学的基础。茶叶,传统的产业幼稚的市场

(项目组人员细心专注地记录下每一位消费者的发言,因为我们需要最自然的回答)

茶叶,传统的产业幼稚的市场

(这次座谈会由我主持,我连续追问这些80后,为什么明知茶有很多好处却不喜欢或者没习惯喝茶?我一直向搞个明白。我的意愿是要把一个茶叶品种做成连不爱喝茶的人都要来抢着喝,这是一个使命又是一个挑战,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老是要跟自己过不去)

茶叶,传统的产业幼稚的市场

(喝茶的人与不喝茶的人就是区别很大,喝茶的人话比较多,也有很多建议,甚至谈起了茶文化,令大家听的津津有味)

 

第二天召开的座谈会,是一些专门喝茶的目标人群,有些甚至是开过茶庄和茶楼的茶老板。我们把他们安排在一个典雅的咖啡馆包厢里,依次询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喝茶?平时喝什么茶?每天喝茶的频率?喝茶的偏好?买茶的次数和价格、送礼送茶的频率以及茶品的选择等。之后又询问他们对茶叶的看法。

茶叶,传统的产业幼稚的市场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黑茶,大家好奇地看着我们赠送的礼品包装,总体觉得黑茶的名字不太好,建议我们改掉……)

茶叶,传统的产业幼稚的市场

(女士们也有喝茶的,但她们相对专注于茶能给人带来减肥的功效,有时候会在一起旅游胜地买一些礼品装的带回来送给亲友,对茶文化,她们不是特别清楚,总觉得喝茶的人男人居多)

 

最后我询问他们一个很大众却很模糊的问题:什么是茶文化?结果每一个人都说了一种,譬如,义气、氛围、高雅、品位、传承、诗意、讲究、哲学、茶道……回答的虽然五花八门,但大同小异,这更证明了我的观点,茶叶只是一个原料,成为商品(饮料)以及喝的时候,还得需要冲泡加工,很多人在谈茶文化,但茶文化依然是一种盲人摸象后的结果,更象是一片远方的云雾。所以茶的文化是人做出来的,不是茶本身与生俱来的,对于我来说,它只是一种自然的植物,没有什么文化。现在成为茶叶之后,我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商品。

茶叶,传统的产业幼稚的市场

(开过茶楼茶庄的雷总,谈起茶道来真是一层一层的,使得其他消费者听得入迷了,他的高明之处,是能够品出服务员随意端进来的一杯茶,哪怕里面的茶叶都被过滤掉了,现场的人都认为他太厉害了)

 

我对向来不主张做撒网式问卷调研,尽管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考虑到成本以及时间,我还是比较喜欢把精力倾注在消费者座谈会上,因为我觉得如果把座谈会组织的好,策略所需要的信息基本上就够了,因为这些随机的问题以及被我们穷追下去挖掘到的答案,更是我们所需要的。一个产品有人买和没有人买总是有它特定的原因,找到原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我喜欢组织消费者座谈会的原因。

   开完座谈会,我就要组织全体项目成员开展头脑风暴会了!这次我想再次举行另类的水平思维创意法:通过随机的词汇来进行交叉组合,然后进行延伸和剔除,最终保留有价值的创意,这种双剑公司独特的策划手法,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哪家策划公司懂得运用。我相信我们必定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