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当“梨花小姐”折射教育悲哀
(2010-04-09 06:53:29)
标签:
女教师魏县礼仪小姐梨花小姐张延静教育 |
分类: 杂谈评论 |
女教师当“梨 花小姐”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张延静/文
河北魏县让漂亮女教师客串“礼仪小姐”的事件备受大众指责。事情的原委是,为举办该县的第十届梨花节,从全县选出160名无论是形象还是气质都俱佳的女教师当“礼仪小姐”,亦称“梨花小姐”。此事被报道后,引来批评如潮,有网站直接贴出了“漂亮女教师,权利喊你当‘礼仪小姐’”的标题。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是最常被诟病的领域之一。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从来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紧张、矛盾、冲突。一开始,或许是一小撮普通老百姓对教育的不满,后来到掌握着更多话语权的专家、教育学者、人大代表也不满,去年的“钱学森之问”,教育部长易人,教育界的“造假之风”盛行……更是把这种情绪发挥到人人不满的境地。
而在众多不满的声音之中就包括了“个别地方政府对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这一条。让长得漂亮的女教师客串“礼仪小姐”,恰恰反映出该县“权利之下,教育让道”的武断的工作作风。尽管该县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解释说“这些女老师大多担任副科,平时的培训事先已调课,没有耽误正常的教学秩序”云云,然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不敢苟同此种解释。
从时间上来说,该县的梨花节从4月7日到4月13日,历时一星期。再加上梨花节之前的军事化培训长达两个礼拜之久,合计起来是耽误三周的本职工作。虽然在某些领导眼里副科不重要,也暂时不讨论不上“副科”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推算,每一位“副科”老师每周课时数是12节到18之间,再以最低节数来计算,160名教师三周耽误5760节课,被耽误的5760节课当然不能“空堂”,全部由其他老师分担。就这样,老师们被迫分担5760节课时的超大工作量,学生们被迫失去了5760节“副科”。试问:如果这都不算耽误正常的教学秩序,那什么才算?即便是相信解释中的“调课”一说,那便是“主课”与“副科”调换了,如此大动干戈的换课,再谈什么“正常的教学秩序”,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欲盖弥彰吗?
这个事件的报道中,特意强调了“自愿”一词,该县的“良苦用心”读者都明白,然而,女教师有权利说“不”吗?即便有权利,又有胆量说“不”吗?所以,说“自愿”也难免抹上了“被自愿”的色彩。
从报道中可知,该县领导十分重视“梨花节”,开幕前的筹备工作细致、时尚、引人眼球,在“梨花组”和“梨花办公室”指导工作的都是党政领导一把手。地方政府重视本地特色发展,为提升本地形象打出“梨花品牌”的做法无可厚非,毕竟,文化软实力将成为新世纪发展经济的强大推力。然而,为了“形象”,为了经济利益,让教育让道的做法实在欠妥。因为,教育本应是净土,只有踏踏实实、安安静静、专心教学才能搞好教育。反之,一切浮躁的、功利的,都不利于教育。
我们不得不反思另一个问题:当地的教育官员为什么在女教师当“梨花小姐”这件事上失声了呢?原因不外乎有二,教育官员本就是当地政府任命的,或许一样的“官僚化”,亦或许只能听之任之,否则官位难保;教育官员也是个不懂教育的,早把“盲干”当习惯了。
不懂教育的人干教育,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