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千佛洞的悲剧在邢台上演

(2010-03-18 07:17:53)
标签:

千佛洞

明代石像

文物

赵孔昭

张延静

牛城晚报

文化

分类: 杂谈评论

http://s5/middle/4b4d34e6h820768190694&690

(此图为被贼人丢弃的明代石像,众人猜测或因当时偷盗时虽是夜晚,但并不是夜深人静时,被村里住户发现,闻讯而来的村民们堵截了贼人的卡车。许是因为上述原因,再加上当地媒体连续报道,公安局立案调查,贼人扛不住压力,将明代石像和作案工具一并丢弃在七里河畔。)

 

据《牛城晚报》连续报道,邢台市南康庄村丢失的明代石像被盗贼丢弃在七里河附近,石像失而复得于民于政府来说都是一件喜事幸事。盗贼先偷后弃的动机,市民们好奇之余纷纷猜测,然而,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是文物失而复得之后怎么办。

 

失去方知珍贵,南康庄村委会也表示以前对“明石像”重视不够,今后会派人专门看守。这可以看作是村委会对市民的一个口头承诺,也可以说是他们新定的保护措施,但是略显笼统,只这样做能否保护好石像呢?笔者心头持有疑问。

 

陕西省黄陵县有两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是黄帝陵,另一个是千佛洞。前者声名远扬,海内外皆知;后者虽是有九百年历史的北宋大佛,且雕琢细腻,造型世间罕见,但却座落在一个寒酸简陋的破烂小院里,门可罗雀。故,千佛洞先后被盗3次,损失惨重,令人痛惜。

 

行笔至此,又闻邢台一汉墓在316日被盗。不能让黄陵县千佛洞的悲剧在邢台上演。千佛洞被盗3次的事实足以说明,被盗一次之后,如果管理措施、保护措施仍是不到位,还会被盗两次,甚至是多次,而失而复得的幸运却不是每次都会降临。

 

据查证,此“明石像”原是明朝赵孔昭墓前神道两侧的石像之一,被盗之前一直多年站立在村里的菜地里。一花一世界,一山一乾坤,在不会说话的石像静默近四百年的背后,也总有些古老神秘的故事吧?沉淀到如今,便是历史和文化。再者,赵孔昭何人?神宗朱翊钧在位时邢台人赵孔昭做过侍郎兼御史,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检察院院长或总反贪局局长,掌管着所有官员的纪律问题,《明史》、《中国历史记事》、《万历皇帝》等书中对赵孔昭都多有记载。赵孔昭不仅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还是个雅人,武夷山九曲溪至今还流传他的故事。赵孔昭逝后葬于祖茔,失而复得的石像应是翁仲中仅存的最好的一尊,其他都为碎片了。

 

所以,不管这尊“明石像”的艺术价值几何,对于邢台来说,它有历史价值;对于后世子孙来说,它有文化价值。保护好它,善待它,我们责无旁贷。

 

笔者建议还是对“明石像”先鉴定,按照相关的文物保护条理行事,即便艺术价值真的一般,不妨把散落在民间的遭受冷遇的同价值的一般文物(如碑文等)收集起来统一管理,作为当地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也算是物有所值,总比被偷盗被破坏被糟蹋强上百倍。因为,只有本地文化才会产生血脉相连的感情,让孩子们借这些“活”的实物来了解家乡历史更生动、更直观。

 

(延静写于2010年3月17日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