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孟永辉-
-孟永辉-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737
  • 关注人气:3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稳健中进化:玖富数科集团13年的变与不变

(2019-09-17 08:56:46)
标签:

it

财经

科技

娱乐

杂谈

分类: 我的文章
稳健中进化:玖富数科集团13年的变与不变

古诗有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事物的发展同样如此,只有经过层层磨砺,才能成就真正的王者,金融科技行业同样正在经历这样的荡涤与嬗变,能存活下来且稳健发展是少数

 

业已稳健运营长达13年之久的玖富数科集团是值得关注的范例。

 

2006年到2019年,玖富数科集团用自身的坚持见证了金融科技发展的跌宕起伏;从互联网金融对接线下金融O2O”“T.E科技赋能,玖富数科集团用持续的改变诠释着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路径。

 

如果非要为玖富数科集团找到一个词来形容这13年的发展,那么,这个词就是稳健

 

所谓的稳健可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让自己的步子走得更稳、更坚定。探究玖富数科集团稳健中的变和不变,我们可以找到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去应对当下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稳健中进化:玖富数科集团13年的变与不变


13年:稳健中的不变

 

用户至上的初心不变。2006年创立玖富网,就提出“make it simple,让金融更简单的理念,这一理念的背后其实正是用户至上的初心所在。为什么呢?因为让金融更简单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用户可以简单地享受到金融的便利。

 

自此,无论是开创互联网金融超市雏形、自主研发FTOUCH财富诊断终端、自主研发小微信贷BUS云网,还是悟空理财、玖富钱包的上线,AI IN ALLT.E科技赋能战略的提出,背后都是用户至上的初心在支持。

 

正是因为始终想用户所想,才造就了悟空理财上线首日交易额突破100万,有了玖富模式 悟空速度的好口碑,有了实力派的称号。

 

普惠金融的初心不变。用科技让金融更普惠始终是玖富数科集团的初心所在。无论是O2O时代的金融超市和金融解决方案提供商,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个人金融产品提供商,甚至是未来数字金融、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赋能的践行者,它始终都立足数字普惠,精耕金融,坚守初心。

 

拥抱变化的初心不变。玖富数科集团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从PC时代的互联网金融O2O再到后来的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提供商,从早期的金融解决方案到数字金融再到科技赋能,玖富数科集团一直都在坚持着变化。

 稳健中进化:玖富数科集团13年的变与不变


13年:稳健中的变化

 

持续改变并优化的产品。回顾玖富数科集团13年的发展,其实是中国互联网过去十年发展的真实写照。玖富数科集团的产品同样在持续改变并不断优化。

 

早期的玖富网曾经被誉为金融国美 理财百度,这是基于那个时代所产生的产品,因为那个时候国美是线下的王者,百度则是线上的王者;行业内外部的变化让它持续改变,并让它引领改变。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悟空理财、玖富钱包开始出现,并成为数字普惠金融的践行者;随着数字经济、AI和智能科技的崛起,玖富数科集团开始全力打造数字金融3.0、智能金融以及T.E科技赋能型产品。正是由于其不断改变并持续优化产品,才让它始终紧跟行业发展。

 

持续改变并不断丰富的服务。用户需求瞬息万变,不去改变自身的服务势必会被市场淘汰,13年来,玖富数科集团持续改变并不断丰富自身的服务,从玖富网蜕变成为玖富数科集团。

 

创立之初,主要是为小微银行、理财师等金融相关的部门和个人提供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后,以悟空理财、玖富钱包等产品为个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再到后来服务拓展到了数字金融、智能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后,玖富数科集团的服务更是深入到了基于流量、数据、场景、风控、资金、技术为核心的六大要素所构建的生态体系里,成为国内外实体产业深度赋能的技术服务提供商。

 

持续改变并不断创新的驱动力。同中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路径一样,玖富数科集团早期的驱动力其实就是基于PC端的互联网技术所带动的。

 

随着用户行为习惯的转变,移动端开始发力,玖富数科的内在驱动力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当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成熟和落地,玖富数科集团正在以这些新技术为驱动力开始新发展,寻找更多可能

 

正是玖富数科集团不断寻找最新、最前沿的新技术作为发展的驱动力,所以,才会在行业发展进入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少走弯路,持续保持稳健。

 

13年来的变与不变造就了稳健,而稳健才成就了玖富数科集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力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