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段英廉-调气血达郁清热(附清热达郁汤 、青光眼)

(2008-12-13 22:07:57)
标签:

健康

段英廉

清热达郁汤

青光眼

分类: 医案医话

  家父在多年临床中观察到,很多病症在病机变化中,常显出“郁”象,若经络通畅,气血条达,则病易向愈。因此,在治疗中非常注意疏达郁闭,调和气血。他认为,  “郁”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郁”多指气郁;广义的郁,则泛指脉络阻闭、气血不畅达而言。《内经》中有  “木、火、土、金、水”五郁之论,并文“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之治法。后世又有丹溪所论之“六郁”,此皆广义之郁。家父宗此经目,自悟辛温宣通,行气活血之法。如前述“清热达郁汤”即为据此义而设之方。药物组成如下:
    干姜10克  远志10克  桂枝l0克  知母20克  黄芩10克  公英10克  生地35克  公丁香10克  甘草10克五味于5克。
    方中用干姜、远志、桂枝三味辛温宣通,以达郁闭;用知母、黄芩、公英三味苦寒清热,以防辛温助热。用生地、五味子、甘草等滋阴益气以防辛温宣散耗阴伤气。如此,则清热而不致寒凉凝闭,达郁又不致温热伤阴,郁可解,热可清而又不留弊端。用以治因郁而生之热颇为相宜。
    家父认为,阳气郁闭能生热或化热,但两者病机治法迥异。阳郁化热,如《伤寒论》中太阳病发汗不彻转属阳明而呈之热象即是,此热可以“白虎汤”等清之。而阳郁生热,则因阳气不条达而生,宜达其郁闭兼以清热,而使其热得以清散。因此,他对多种阳郁生热兼有郁象者,皆采用达郁清热法,屡收捷效。如治疗具备此证的某些肿瘤患者,用此方法确亩热去、郁解而肿瘤消退之验。
    1981年曾治‘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董x x,在长春市某西医院确诊,拟行手术切除。因患者本人惧伯手术,乃转家父诊治。观之颈下正中有肿物如鸡卵大,证呈郁热之象,乃拟“清热达郁汤”加甲珠15克、鹿角霜l0克、当归15克。该患者服药8剂,肿物竟然全无。后经西医复检,认为疗效确实,至今未见复发。   

 

                    附    清热达郁汤的临床运用
    “清热达郁汤”,系家父积数十年临床经验而自拟的一首方剂。该方剂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一些学术思想。因其以达郁通络、清解郁热、兼固护五脏元其为立方之义,因而适用范围较广。对多种慢性疾病,尤其是久治未愈的沉病痼疾,往往有比较满意的疗效。如西医认为比较难治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尿毒症、不孕症等,皆有不同的疗效。
    本方组成已在前文中介绍。方中有数种对药,每对药之间又互相配合,所选用之药物在品种、药量乃至质量上都有较严格地要求,不得随意替代,否则必影响疗效。其加减法要求也比较严格,有时加或减一味药,便可改变方义而适用于不同病证。仅举数例,以飨读者。
    例一
    张x x,女,吉林省军区招待所,职工。因头痛多年,近日加重加重伴视物不清来诊。该患多年来经常头痛,近一年加重,发作时头痛如劈。视物昏花。经西医确诊为“青光服”。因屡治无效,经人介绍前来求医。诊见面瘦目赤,舌苔白腻,呻吟不止。脉沉涩重按无力。此乃邪热伤及脑府,经络郁闭不通之故,治以清热达郁之法。方用“清热达郁汤”加刺蒺藜15克。患者服20余剂后头痛、目花痊愈。复查眼压正常。随访一年末复发。
    家父临床多年,对一些久治不愈的痼疾之机理及治疗独有见地。他认为,久病者郁证居多,且多为寒郁化热,经络郁闭,气血不得宣通。治宜清热达郁。使久壅之郁闭畅达,久郁之热得清,方可奏效。西医所谓“青光眼”者,其主症头痛如劈,目视昏花。日渐加重,绸绵难愈。系头部经络郁闭,郁热久伤故尔。用清热达郁汤加蒺藜通久郁之闭,清久郁之热,故陈年痼疾,霍然而愈。
    例二
    王x x,女,52岁,1982年5月12日来就诊。该患三年来经常浮肿,以面部及下胜为著。头晕,尿频,近日明显乏力。虽经多方治疗未斑。西医亦未有明确诊断。诊见:面色院白少华,舌苔薄白,质淡红。眼脸浮肿。语音低弱无力。双下肢肿胀,按之没指。脉弦缓,重按无力。血压90/60毫米汞栓。尿常规蛋白(+)。此属外引5侵乾郁久化执下冲耽胀肾络郁闭开阔失职。日久缠绵,伤及肾之阴阳。治宜温肾阳滋肾阴清热达郁。方机“清热达郁汤”加味:
    党参20克  黄芪15克  甘草10克葶苈子10克  杏仁10克 黑丑10克  大生地片35克  公丁香15克  大枣20枚  干姜15克知母30克  黄芩10克  桂枝l0克  公英10克  当归克  木通8克  五味子l0克  元肉50克  枸杞50克。水煎服。
    二诊服药20剂后浮肿消退,纳食增加,乏力减轻。此乃郁热渐清,肾络渐通。乃以滋肾补阴,少佐通络达郁之剂以调之:

干姜l0克  知母20克  大生地片35克  公丁香10克枸杞子40克  茯苓20克  泽泻l0克
    此方与前方交替服之。
    三诊;二个月来交替服用两方后,浮肿消退,面转红润。尿频已愈,饮食,睡眠如常人。为巩固疗效,嘱其五天服1剂(初诊处方)以善其后。
    家父常诚吾辈‘善医者必备二种本领,一曰认识疾病,二日治疗疾病。明其病理,遗方用药,方能得心应手。药到病除。本例患者尿频三年屡经治疗而收效甚微者,乃对其病性质缺乏认识之故尔。指出所谓慢性炎症者,实乃病灶处经络郁闭,故缠绵难愈矣。此例尿频三年不愈系因肾络郁闭,气血不得宣通,肾失开合,正气不能正常升达,气郁下冲,迫及膀肮,故病家常有尿意。脉络郁闭,久必伤及肾之阴阳,治必达脉络、清郁热、升清降浊、平调阴阳,方可奏效。初诊处方乃“清热达郁汤”加味而成。方中用“清热达郁汤”请郁热通经络直捣病所。又以黑丑、萃葶苈子、杏仁祛水消肿,党参、黄芪、元肉、枸杞补气滋阴,此乃补中有攻,攻中有补,攻补兼施之义也。
    肾病日久势必影响脾之功能。方二中的干姜功擅宣通脾胃之气,以助脾之运化、胃之吸收。方一配伍虽然严谨,但久服终恐戮伐脾胃之气,故以方二保胃气,虽久服而无一弊矣。两方交替服之。服药两月果奏显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