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案医话 |
殷女,38岁,1964年6月11日初诊。
主诉:腹泻伴左下腹疼痛已十年。
病史:1954年开始大便次数增加,色黄不成形,左下腹疼痛,解便后疼痛缓解,伴有较多的粘液。在某医院经钡剂灌肠及乙状结肠镜检后,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现适产后腹痛腹泻加重。腹部触诊,左下腹明显压痛,可触及结肠肠形。
诊断:结肠功能紊乱(粘液性结肠炎)
医案:便溏已久,腹痛拒按,少腹痞块。脉弦,苔薄。厥阴气滞,血凝成瘀,不通则痛,为蓄血之象,当理气瘀为主,瘀化气畅,腹痛腹泻当能不治而愈。
当归9
赤白芍各9
桃仁9
红花6
五灵脂9 乌药9
香附9
枳壳9
元胡3
马齿苋30
炙甘草3
4剂
疗效:腹到6月19日,腹痛大减,大便每日1次,原方加怀牛膝9、桂心3。后改用参苓白术散合肉桂丸善后。服药到1964年8月4日,症状全部消失,精神健旺,1972年随访未复发。
原按语:本案用膈下逐瘀汤治疗,加血府逐瘀汤的牛膝、少腹逐瘀汤的桂心目的在于引药下行。
本例属于肝泻,有肝郁气滞和气滞血瘀之分。前者当以扶脾柔肝为主,痛泻要方主之,后者当以理气化瘀为主,膈下逐瘀汤主之,腹部压痛消失后,用参苓白术散调理。
阁主按:本案辨证的要点是“腹痛拒按,少腹痞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