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清形势,稳健操作

(2007-10-28 14:39:03)
标签:

证券/理财

   周五大盘探底5462后于下午展开反弹,还是首先出现V反转,大家可以看1点20分开始的那波下跌和后面的反拉就知道什么是B反转,一般之后就会出现一波巨大买盘推动,周四也是,虽然最后被灭.所以我多次说了只有出现V反转才能开始进入.希望大家以后自己把握.
   目前看周四分析最迟下周一展开大反弹基本正确,但是周五群内说了周五肯定不会大涨起来.因为资金面不具备,出来的资金肯定要参与认购中石油.所以周五即使反弹也不会有成交量的配合.另外很多人担心周末公布加利息,但是我知道应该不会,最危险公布时间在下周末.所以相信下周主力不会放弃机会.80%的股都将展开反拉.
   标题首先是认清形势,那么现在的形势是什么呢,我还是那句话熊已经来了.80%甚至90%的股票头部已经成立了,后面都仅仅是下跌反弹或突然暴拉起来,但是都基本无法逾越前期头部.这里很后悔在国庆期间本来在SOHU无限论坛公布了97年的5月成顶图形,同时提示有可能顶部在10月来临,但后来怕造成过多混乱,恳请版主删除了,其实目前看真是那样.10月1日来,本人多次在BLOG提醒风险巨大,10月9日最后逃的机会.不过说实在的,我自己也很多没逃过,也损失很多.还好控制了仓位,否则很麻烦.
   再次提醒本次行情和97年的相同点.转10.8日BLOG文章.由于今日没有出现300点大阳,所以图形上看和UC说的97年大顶还有一定不一样,但是2次行情有很多相同处,97年大牛深圳基本从1000点启动,和本次上海一样.97香港回归,明年是奥运.96年12月出现超级利空4500点大跌后5个月见新高6100,本次4300遇超级利空调整后目前正好5个月.上次见顶是在5.1长假后,本次是否在10.1长假后呢.提醒大家小心.很多惊人相同地方,本次目前高点也是6100附近的6124.04,而且我说了这数字很邪.
   目前看还没人说股市转熊了,但是事实就是,虽然大盘可能新高,但80%的股头部成立的股市能说还是牛市吗.牛市的调整是股票创新低吗,那些不停喊叫长期持有的人的结果如何.牛事不是应该长期持有吗,那么你能躲过5.30的大跌和本次大跌吗.除非是大蓝筹,否则你基本4月来半年就一无所获.很多批评我们短线思想,如果你真短线了,本次大跌你就逃过了.我也是受到很多人影响,所以才没坚决按照计划操作.
   那么后面该如何操作呢,我放弃了认购中石油,本年度唯一一个放弃认购的股票.虽然那可以基本无风险赢利2%到3%.但是大家都去做的事我不去,看看目前这么便宜的股票,我周四晚上随便说那8个股,买任何一个不到周三不只赢利5%,何必去弄那2%呢.比如建议8.5附近买进000666,预计全年利润0.3,目前市盈率不到30倍,第一目标9.5,赢利10%.主力并未在三季度大举卖出,另外比如600580,600584等价格目前也不错,任何一个周五去买我相信都能赢利10%.由于本次下跌又是泥沙俱下,目前我最看好的是10元左右,业绩在0.4左右股票.比如002015.预计全年业绩在0.42到0.45间,目前价格11.5附近,25倍左右市盈率.这样的股票可以分批低买,赢利10%以上或更多分批卖出.
    目前的机会来自超跌股,最好是有业绩支持的,随着基金的调仓开始相信会有资金流入,那么目前的风险呢,主要来自前期强势股,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周五跌幅大的股都什么股.全部是前期强势股票展开补跌.这也说明熊已经来了,如果是牛,强势股如何会大幅度补跌,至少是大级别的中期调整才会.
    最近又看了看国外机构的分析报告,再次相当准确.关于他们对于9月行情的分析和各股推荐见前期文章,现在来看看他们在9月底如何分析10月的.第一他们认为加利息对股市影响有限,第二大蓝筹快速回归造成资金面短缺,中国股市历史上看,5月是发生大级别见顶和底的变化最多一个月,其次是10月,所以他们认为大盘在大蓝筹影响下不会出现大级别调整,但个股的结构性分化难以避免,所带来的风险不小于一次大级别的中级调整.第三他们看好10月份的香港股市行情,连最看好中国的罗杰斯都建议买香港股票.作为A股呢,他们觉得由于银行,地产股前期已经调整1.2月了,所以在10月份会有一定表现.另外整个四季度他们看好具有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消费升级等主题为主的公司将越来越受到资金的战略性关注.另外由于基金的实力不断壮大,所以选股多注意三季度基金持有股票的变化,建议买进加仓或新进股票,最好是一个系基金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