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初一游西山寺

标签:
楚雄文学界南华县作协彝族作家 |
分类: 记录 |
今日是辛丑年第一天,大年初一,清晨早餐之后一家人登山游西山寺。来南华工作三十多年,一天到晚面对患者,竟然没有去游览过一次近在咫尺的西山寺。出城时依腾讯地图导航,沿龙川江左岸逆流而上一公里许,到康家坡,车却到不了对岸,只好下车徒步经康家坡、下西堡、上西堡上山。平山村委会的这几个村子,平时只能在病人信息栏中看到,今日亲临,才知道了他们每个村的模样和具体位置。上山的路显示有2.7

公里,全部是宽敞的水泥公路,经我向村中人寻问,没有直通的小道可走。
路上遇到的人和车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原来西山寺因新冠疫情今天不开门,之前就已经发通告,但我们的确不知道。但既然来了,还是想亲临寺庙现场看看。顺着弯弯绕绕的公路来到山上,终于见到了西山寺的真面目。庙宇建在一个背风的小山坳里,从下到上有四排,有院落,有耳房、大雄宝殿在高处,但大门紧闭,里面传来阵阵颂经的乐声。门口堆积了小山般的祭祀用品,有香烛、纸钱、金锞、银锞、橘子、苹果等。门口的焚烧炉里也香火正旺。
我知道三百多年前,浙江余姚进士陈元,字遴三,号古愚,出任我镇南知州,是我南华文献之祖。陈元平时喜欢寻访镇南名胜古迹,若有感悟,立马挥毫,留下了许多书写镇南山水的篇章。西山寺是镇南古八景之一,这里风水好,地脉旺,看似荒芜的山冈,我在上山时即看出了四处的水迹。从西山寺向下眺望龙川坝子,整个新城风光一览无遗。当年陈元书写的“寒泉映月”几个石刻大字至今仍存留在西山寺里,因为今日无法进入寺庙,我没有看到这块石碑。但西山寺下方洁莹清澈的一池碧水,我绕着巡视了一圈。水从黄沙中浸出,特别干净,“寒泉映月”的名份似乎还在。但古时的“寒泉”,应该比现在大很多,“寒泉映月”的美景也应该是在夜晚:月光下,山顶上的一波碧水,映照着天上一个明晃晃的月亮,静谧而安详……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寒泉”还会持续衰弱,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也令人堪忧。西山寺后方不远处,就有新栽的一大片桉树林,上山的道路旁,凡高大浓密的植被,均为粗壮的桉树和黑荆树,这两种树生长快,但汲水量极大。桉树被称为抽水机,一棵树年汲水两百立方,对其他树种水分掠夺性强,是造成局部干旱的罪魁祸首。这十多年来我下乡,都在警告农民们不能再栽这种桉树了,否则你们今后连水都没有吃的了。
回来翻康熙《镇南州志》,有记载:西山寺,在州治西五里,万历年,僧宗悉建。康熙辛末年,武举徐乾元重修。咸丰《镇南州志》载:城西五里,西山寺前,地当绝顶,井泉清冽,月照水中,光华四映。光绪《镇南州志略》载:西山寺在城西五里。明万历间,僧崇悉建。康熙辛未,武举徐乾元重修。咸丰间,经乱被毁。光绪八年,州人捐资重建。寺外有泉,澄清如鉴,知州陈元题曰:“寒泉映月”,为州八境之一。清末南华画家徐久野在其《南州胜景图》里对“寒泉映月”有描述:城西五里西山绝顶有寺,寺旁有泉水,极清。月照水中光华四映。题曰:爰有寒泉,西山绝顶。皓月当空,天高地迥。金波下映,青光炯炯。谁扣禅门,山僧未醒。
西山寺在新中国成立后,“文革”时期“破四旧”时被毁,于2009年经云南省宗教事务局批准恢复开放和重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由净贤法师带领信众自筹款项,历经8年,终于功德圆满,大雄宝殿等设施落成。目前西山寺占地面积1998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有信教群众600多人。
西山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这里曾有一副担当和尚书写的楹联,因年代久远,寺毁联失,现仅存下联。担当:明代著名书画家,原名唐泰,字大米,出家为僧,法名普荷,后更名为担当,云南晋宁人。这副楹联禅味十足。
佛法隐在霜雪当中,若不受些苦寒谁求有醒;
仙风出于烟霞之外,必须离了尘土始得飘然。
清雍正丙午科举人严正身(沙桥人),曾为西山寺撰写过一副楹联,原联悬于西山寺观音殿:
石峡通风度出西山爽气;
寒泉映月引来南海慈光。
戊子孟春(2008年正月),南华县志办原主任李文臻撰,张承德书的西山寺楹联如今就悬挂于寺庙大门上:
暮鼓晨钟声声木鱼觉醒八方世界;
寒泉映月淼淼南海历经四纪春秋。
南华县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字典——张兆钫老人,为西山寺撰一楹联,由张承德书写,也悬挂于寺内:
古寺座西山,佛心普济,谕众生多行善事;
寒泉映明月,风景独佳,引游客常来观光。
张兆钫为西山绕顶寺撰写的楹联:
信步登山,古寺绕顶,高接云天增美景;
极目远眺,苴水盘龙,清波荡漾幸福长。
西山寺偏殿原有楹联:
妙相圆融遍尘刹而无求不应;
悲心志切度群生而有感皆通。
张兆钫撰写的城郊景观楹联,将镇南(南华)八景融入楹联之中。
桂井飘香,此乃人间福地;
寒泉映月,这里别有洞天。
寥决长天净,澄潭夜气寒。
泉从山外泻,月向水中看。
色相参来妙,空明悟到难。
道心相对处,未惜坐更阑。
廪生丁启运有《西山夜月》云:
高峰耸翠插城西,步上人家尽属低。
高峰耸翠插城西,步上人家尽属低。
采蕨清风袖裹拂,汲泉明月瓮中移。
鹦山垒垒如拳石,苴水涓涓似襟溪。
城郭下方咫尺近,漏声长促山鸡啼。
西山入望翠薇招,路出层城路尚遥。
白水湾中人影互,绿阴深处马蹄骄。
泉寒印月潭三尺,峡小通风巷一条。
蹑级还经峰顶下,琳宫已自郁岧峣。
前一篇:与艾芜研究学会会长龚明德的通信
后一篇:普飞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