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性大爆发——评电视剧《冷血》
标签:
南华县作协彝族作家普显宏 |
分类: 杂文 |
注:3集电视剧《冷血》是1989年由云南电视台拍摄的中国远征军出滇到缅甸抗日的故事片,这是解放后第一次用电视剧正面反映国军抗战的悲壮场面。导演是张黎青,摄像李晓斌,作曲赵石军,制片邓武,服装段锐、冯露,副导演陈晓莱,主演是当年戏称为奶油小生的唐国强。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结果兵败缅甸,只好撤退回国。撤退路线有五条,其中一条就是通过荒无人烟的野人山。感觉《冷血》电视剧的取材就是以此为背景拍摄的。
区也就被称为“野人山”。从野人山撤退是蒋介石的命令,部队是杜聿明指挥的第5军军部直属部队和新编第22师,总共约1.5万人。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野人山原始森林会如此险恶。部队在没有援助及后勤补给、药品等情况下,前后在野人山的原始森林中艰难跋涉了114天,整个行程超过600公里,最终只有约2000人幸存下来回国,损失1.3万人。普显宏的博客
由云南电视台拍摄、最近播放的两集电视剧——《冷血》,在题材的开拓上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一步,编导在电视剧里还作了某些方面的大胆探索和尝试,企图还原国军在缅甸抗战的历史真相,这是一个过去很多人避讳的敏感题材,甚至很多云南人都不知道滇西曾经是抗战的大前方,也是抗战时期第一个全面收复的失地。
冷不过人心,恶不过人性。这部《冷血》,导演探索的是“人性”话题,即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的人性与人道,力求拍得新颖一些,观众们看着也有一种鲜新感。但《冷血》也有其局限性,没有正面歌颂国军的抗战大义,没有体现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而是去表现国军在恶劣条件下的自私与残忍,感觉还是出于政治考虑,没有认可国军的抗战历史地位。普显宏的博客
无须疑问,《冷血》有许多失之偏颇的地方。一是编导故意过分渲染恶劣、残酷、恐怖的自然环境,这是出于剧情需要做的铺垫;二是故意夸大在这种典型环境下人性的脆弱和兽性的爆发,特别是兽性行为的过分渲染。当然编导反复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这种极端恶劣的典型环境中去塑造人物形象,来深化“人性”这一主题。
总的来讲,过分渲染也没有多少可非议,但在这种典型环境中编导们为了突出生存是人的本能或者说人的自私本能这样一个题旨,层层铺垫,竭尽全力她精心安排了一系列人性怎样变成兽性的这一过程,拍摄了各种丧失人性道义的兽性情节。其中包括了为生存而自相残杀、强奸女兵,为了生存吃同伴人肉、生吃活狼崽等等许多情节,这是令一般观众不可接受的道德伦理,留给人们的印象是编导在组织和罗列一些情节来证明生存是人的本能这样一个论断,或是说明环境对人的反作用,即外界环境对人的改造作用。除此之外,这部电视剧没有体现其他积极意义,连电视剧中一向温柔、富有人情味的女主角最后也说出了只要你给我东西吃,我就跟你睡觉的心里话,还重复了两遍(这一情节表演也不够自然)。普显宏的博客
《冷血》的残忍、粗野、丑陋程度大大超过了电影《红高粱》,但没有《红高粱》那种惊人的妙笔。编导们是想拍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却似乎没有把握好“人性”这个可以很伟大的主题,滑向了自然主义或说是证实主义的弯道。
原载《云南广播电视报》1989.4.6第一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