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均《山中杂诗》赏析

(2014-03-02 22:43:53)
标签:

中小学生之友

文化

教育

分类: 文学欣赏

【古典诗词欣赏(二零七)】

吴均《山中杂诗》赏析
吴均《
山中杂诗》赏析

窦凤才

 

【原作】

    山中杂诗——(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注释】

    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窥(kuī):从缝隙中看。 

    檐(yán):屋檐,房檐。

 

【古诗今译】

    遥望远山,天边烟雾缭绕;透过竹林,山间落日正圆。悠闲的鸟儿在屋檐上飞来飞去,远远望去,洁白的云朵仿佛是从窗子里飘出来的。

 

【赏析】

    一、作者:

    吴均(469-520),又名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家贫好学,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诗人吴均一生坎坷。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在史学方面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在文学方面著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二、作品:

    本篇是诗人吴均《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作品通过对山居小屋悠远、静谧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闲适自在的心情。

    “山际见来烟。”“这里的山际”说的是目所能及的山与天相接的地方,写的是极目远望之处。“来烟”,写的是诗人远望所见的动感物象,即远远地看见岚气云烟从天边飘来,这一描写有力地再现了山居小屋环境的深邃和悠远,给人创建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象空间。

    “竹中窥落日。”这句的“竹中”,从一个“窥”字可以看出说的应该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诗人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见到的明亮清新的一个动感物象。从这个“窥”字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这里写的是近景,即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视红红的落日。这一“窥”,巧妙而又生动地增强了夕阳余晖洒落竹林时刻山居小屋环境优雅、明亮的美感。 

    如果说在前两句中诗人不惜笔墨为我们再现了山居小屋的环境,那么下边两句写的则是小屋本身的特点

    “鸟向檐上飞。”“向”可以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在”。“ 檐上飞”,说的是傍晚了,鸟儿们快要归巢了,于是在房檐儿上悠闲地,自由自在地,叽叽喳喳地,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又飞过去。这一句写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离的所见,描绘的是一种清新、明快的场景,它在向人们透露着一种愉悦与欣喜的情怀。

    “云从窗里出。”“云”是不可能从“窗里出”的,诗人写的其实也就是一种感觉,我们不妨体会一下,如果站在山脚下,远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洁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闲地飘动,仿佛就是从窗户里飘出来的。这感觉是何等的神奇呀。

    在写作技巧方面,用清代诗人沈德潜的话说就是“四句写景,自成一格”。作品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而就写景而言又与通常的由景到人或由景及情的写作结构有所不同,是开了一种新的格式。作品从头到尾句句都在写景,可又时时都有人在其中,这应该归功于诗人巧妙地借助了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的恰当运用,如“见”,“窥”,“檐上飞”,“窗里出”都透露着有人的存在。此外,在取景角度方面也很考究,“来烟”是远望所“见”,“落日”是近处所“窥”, “鸟向檐上飞”是山上近处所看,“云从窗里出”则是山脚远观所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