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欣赏(一九三)】
张志和《渔父歌》赏析
窦凤才
【原作】
渔父歌——[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渔父歌》: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渔歌子》。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浙江省吴兴县西。
白鹭:白鹭丝。
鳜鱼:俗称桂鱼,一种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的鱼,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的雨衣。
【古词今译】
西塞山前,江面春潮荡漾,夹岸桃花盛开,白鹭在碧空里飞舞盘旋,鱼儿在绿水中畅游嬉戏。江上有位垂钓的渔翁,头顶着青色的斗笠,身披着绿色的蓑衣,全不顾细雨斜风,乐而不疲,忘了回家。
【赏析】
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
本篇为流传千古的一首词,开文人《渔父词》之先河。词中描写了美丽的江南春景,塑造了一位雨中垂钓的老渔翁形象,寄予了词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寄情隐居生活的乐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词人开篇便以欢快的笔调热情洋溢的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山光水色。西塞山前,春水荡漾,桃花盛开,鸟儿盘旋在碧空之上,鱼儿嬉戏于绿水之中,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充满着春的无限生机,给人以向上希望,给人以美的向往。这两句词在描绘早春时节的美丽图景的同时,还巧妙地交代了所写景色的地点——西塞山前,时间——“桃花流水”时节。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这三句词中,词人将作品人物从前两句美丽如画的背景中浓墨重笔隆重推出,令人读过便会终生不忘。一位年迈的老翁,头顶着青色的箬笠,身披着绿色的蓑衣,尽管清风裹夹着绵绵细雨,但他依然垂钓不已,乐而忘归。“不须”二字,用语果断,表明渔翁的执着。这位渔翁在整首词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画面十分鲜活,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在这首词中,老翁当然其志不仅仅在于钓鱼,而在于山水之乐,在于追求远离世俗的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张志和早年为官,肃宗时曾做翰林待诏,后来因事被贬,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由此可见,词中的渔翁有可能就是词人的自画像,词人是在欣赏美景,也可能是在欣赏自己。
这首词的画面感很强,有青山、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色彩鲜明;又有白鹭飞、流水、鱼跃,整个画面动感十足且有声有色。足见词人是饱蘸着情感为我们描绘了这幅极具神韵的湖山春钓图。尽管描绘得如此声色并茂,却仅仅出自于白描得手法,足见词人运用笔墨的超凡功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