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郁结古今愁,孤悬天地心(图)

(2008-03-07 23:45:43)
标签:

郁孤台

旅游

感怀

分类: 旅行见闻
2008.3.5

越是艰苦的公差,越是要调剂为愉快的旅行。

经过紧张的交涉、阅卷、会见,今天下午可以忙中偷闲,寄情山水了。

到赣州之前,最惦记的就是“郁孤台”了。“郁孤台下清江,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1985年我初学辛词时,一下子就记住了这首《菩萨蛮》,1988年读《台湾诗人十二家》时,由台湾诗人“郑愁予”,感受到这首词在海内外的巨大影响。

郁结古今愁,孤悬天地心(图) 

郑愁予著名诗章曰《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赣州对于辛弃疾,“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营。当时辛弃疾奉命渡江与南来接洽联合抗金事宜,归来途中闻此消息,他即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人投归南宋。辛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从四十二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二十年之久。晚年一度起用,出任镇江,复被削职,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而病死于铅山。终年六十八岁。

辛弃疾我对这首词的感动,是与对辛弃疾的景仰交织在一起的。遥想辛弃疾早年“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的精忠报国、智勇过人的传奇般的英雄行为,使那时的我等学子倍感振奋。“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静胡沙”,李白只不过是夸夸其谈而已,而辛弃疾却有突骑闯营擒叛的骄人战绩。辛弃疾可能是千古文豪中唯一能够统兵打仗的一个“武豪”,可惜,他没有难能为第二个“霍去病”,“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壮志难酬!

耿耿孤忠,绵绵乡愁,郁结于中,情不能已。郁孤台,辛弃疾的郁孤台,我在赣州终于找到了你,我来了。

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内西北部的贺兰山上,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我东问西找,其实她就在我正在办事得章贡区人民法院后面的三百米处。

沿着长长的台阶,拾级而上,辛弃疾正昂头而立,剑的一截已拨出鞘。

郁结古今愁,孤悬天地心(图)

郁结古今愁,孤悬天地心(图)

到了台前,但见在舒同所题的“郁孤台”匾额下,有楹联云:

郁结古今愁,孤悬天地心(图)

郁结古今事

孤悬天地心

古今兴亡多少事,都已经过去了,凭吊胜迹,但剩“古今愁”,郁结在千古文人壮士心中。

登顶送目,章江东去,水流无声,而耳中犹闻:“鹧鸪鹧鸪,不如归去”

郁结古今愁,孤悬天地心(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