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规划目标。即便是游戏休闲的时候也不忘设定目标,给自己搞个量化,督促自己非完成不可。
比如说,打羽毛球,几个伙伴商议必须要打几小时,打几场,甚至必须要赢几场。散步吧要规定每天走多少公里,速度是多少。再说游泳吧,某游泳高手告诉我每次游泳务必要坚持游两千米。于是人们带着种种目标雄心勃勃地去健身去锻炼。打球的没有赢几场感觉有些压抑,甚至边散场擦汗还边埋怨同伙的某个球打得糟糕;散步没有走完规定的公里数内心总感遗憾,纠结似乎没有达到锻炼目的;游泳者呢,匆忙来到泳池一头扎下去,弄完规定的两千米又匆匆离去,感觉今天的任务终于完成了。倒也是,先哲们早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一量化标准。因而这一量化与规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原来我也依此习惯于给自己规定目标。比如说游泳每次要游一千米。游一段时间感觉有些累。心想,为何非要给自己量化这个目标,事先给自己预设一个敌人呢。我是来放松的,自己喜欢游多少就游多少呗,为何一下水就心里想着实现这个目标,甚至嘴上还要数着这个数量,一旦没有完成似乎就没有战胜自己,弄得自己不仅没有放松,相反倒有些压力了。
于是我尝试放弃了目标。不规定自己非要游多少千米。自己在水里想怎样游就怎样游。或者浮在水面平心静气;或者潜入水底感受水压的力量。游二百米如果感觉有点累就上来躺一会:仰望天花板看看灯饰与装潢觉得也有风景;望望窗外的温泉池享受冰火两重天的人们,感受他们的惬意;或者沐浴在阳光下,掏出手机写点不痛不痒的东西聊以自慰。
总之,休闲就是休闲,不再给自己规定目标,不再给自己增添枷锁。让心彻底自由一些,懒散一些,清净一些,让生命此刻不再劳累。
这似乎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标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