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辩论会

(2008-07-02 19:51:50)
标签:

辩论

教育

  六月三十日,学校举办了五年级学生辩论会。选手们围绕“男孩子好还是女孩子好”这一辩论主题展开了辩论。辩论双方论点明确,论据广博,思路清晰,反应灵敏,充分展示了辩手的搜集信息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个人礼仪素养。

学生辩论会

辩论现场

学生辩论会

互不相让

学生辩论会

慷慨陈辞

学生辩论会

寸步不让

学生辩论会

女孩子好!

学生辩论会

男孩子好!

首届学生辩论赛点评

   大家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这次辩论赛的点评嘉宾。可以说,刚刚看到同学们走上辩论台的时候,我坐在台下真的为8位辩手捏了一把汗。就像担任本次辩论会主席的赵金石同学说的那样,我们小学生受年龄、经历、经验、常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想把一场辩论会辩起来,真的不容易。但是,我欣喜地看到,8位辩手不仅辩起来了,而且辩得有声有色,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这一点,我觉得相当了不起。综观整场辩论,精彩之处比比皆是。

   整体表现:

   今天的辩题是男孩子好,还是女孩子好,我觉得这个辩题的选择简单、明了,贴近同学们的实际,便于小学生理解。所以双方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信息量大,语言流畅。场上气氛热烈,双方的整体实力均衡,辩手间配合也较默契。因为赛前双方辩手都做大量的准备,所以现场的发挥,有激情的迸发,有灵感的闪现,有风度的展示,整体配合一气哈成,不停顿,不卡壳,像海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呈现出一种整体的、流动的美。自由辩论期间,双方短兵相接,此起彼落。双方在一攻一守中,运用了先发制人、连续发问、分而攻之、巧设陷阱、声东击西等各种策略。尤其是正方的四位选手,思维敏锐,爆发力强,整体实力与气势都要略胜于反方。在资料运用方面,大家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做到了用事实说话。在语气方面,双方或是严厉,或是恳切,或是轻松,或是活泼,或是幽默。

  辩手表现:

  首先,正、反双方1辩的立论陈词都非常清楚。反方1辩高屋建瓴的引述“女孩子好”的众多因由,条理简洁,语言表述特别清晰。正方1辩的这位男孩子则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开声即夺人,激情澎湃,活力四射,语言表述很有震撼力,作为一名观众,我都被他深深地感染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双方辩手都能通过一些实证的补充,使观点进一步的深入展开。正方2辩的这位男孩子体形瘦小,但底气十足,既承接1辩的观点,又对对方辩手展开猛攻,并且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据理力争。反方3辩看似温柔,实则凶猛,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直至取胜。反方2辩不愧是女中豪杰,始终面带微笑的她很有风度,她表达清晰,反应机敏,以静制动,特别睿智,而且她的声音也特别动听,我很喜欢。如果说正方一辩是激情澎湃型的,那么正方3辩则是成熟稳重型的,他沉稳又不失真诚,令人耳目一新。正方4辩在自由辩论期间,因为求胜心切,特别想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结果越急越慌,导致表述上有一点点乱,但是在总结陈词这一环节中,他的语言流畅,好象行云流水,结论总结缝隙不留,圆而不滑。反方4辩,有理有据,中心论题比较明确,不但加强了整体的攻击力,而且增强了整个辩论队伍的气势。应该说,整个辩论因8位辩手的睿智而精彩,赛场因他们而生辉。当然,担任本次辩论赛的主席赵金石同学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无论是分寸的把握、还是赛场的调控都恰到好处。

  不足

  整场辩论的时间只有35分钟,怎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本方的观点表达清楚,进而通过大量的事例展开深入的论述,让人信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之一。其次,辩论期间,有的辩手常常回避对方的发问,而是重起话题,削弱了“辩”的气势,整体攻击力下降。所以希望我们的辩手在辩论时必须紧紧抓住对方的要害,乘胜追击,一追到底。我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过这样一个观点:在辩论所带来的信息风暴中,即使个个观众和评委都有鹰的眼睛,狼的耳朵和豹的速度,但是如果你的表述不能清楚地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立场,那就不能让人立即理解,不能立即理解就意味着会被立即忘掉。在辩论期间,有的辩手说了很多话,但是并没有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阐述清楚,结果看上去说的挺热闹,实际上不但没有“直接”解释观众心中的疑问,而且离题万里。希望在今后的辩论中,大家都能取长补短,成为更优秀的辩手。谢谢!

                                                              点评嘉宾:刘玉梅副校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