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霜雪明明
霜雪明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29
  • 关注人气:1,8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2010-03-25 13:25:20)
标签:

cordoba

科尔多瓦清真寺

西班牙

安塔露西亚

分类: 缤纷西班牙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这个教堂作为教堂已经700年了,但是这里的名字,还是大清真寺(La Mezquita)

虽然经过改建,但是摩尔人的痕迹实在是太明显了。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清真寺,公元8世纪建立,在这以前这里曾经是一个罗马神庙,接着是一个基督教堂,摩尔人占领这里以后,教堂被改成清真寺。

这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清真寺,倭马亚王朝来自大马士革,那里他们的国家灭亡了,他们到北非,度海来到西班牙,建立了科尔多瓦哈里发王国,这时候,大马士革和麦加都在他们的敌人手里,第一代国王Abd Ar Rahman决定建造一个自己的伟大清真寺。他成功了,这个清真寺在当时是仅次于麦加清真寺的世界最大清真寺。

 

我们在西班牙南部看到了很多摩尔式建筑,摩尔人在西班牙700年,从8世纪到15世纪也是一段很长的时期了,

这么长的时期,已经可以让建筑风格轮回几个流派了。8世纪到11世纪,摩尔式建筑的流派叫Caliphate,以科尔多瓦为代表,12,13世纪,开始由繁入简,流行比较简约,虔敬的Almohad建筑,以塞维利亚为代表,在以后,摩尔人的领地不断收缩,偏安于格拉纳达,这时候流行的是纸醉金迷的Nasrid风格,格拉纳达的阿尔汉布拉就是这种梦幻般的风格的杰出代表,我们在西班牙南部的旅行,正好是反着来,经过格拉纳达,塞维利亚,现在终于进入了最早的摩尔世界。

摩尔风格的建筑主要有三类,清真寺,城堡,宫殿(后面两种经常合二为一),阿尔汉布拉再梦幻,也是人间的宫殿,今天终于可以看到摩尔建筑中神圣的清真寺了。

进入建筑,首先的印象,就是这些柱子森林。上面红白相间的拱顶,这里共有850个柱子, 不折不扣是一个森林。

柱子的顶部,都是红白相间的双层马蹄拱门,看上去非常悦目。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阿拉伯的建筑艺术是不能刻画人物动物的,所以,他们的装饰风格都有些抽象,很喜欢利用几何图形的排列组合。

这个清真寺里面有点暗,不过这是15世纪改建的责任,本来这个大寺和中庭是没有墙壁阻隔的,房间里面的柱子和院子里面的桔子树是排成一排的, 树木就像是这些柱子的自然延伸。另外三面被市场包围,也是到处都是入口,处处是门,以至于没有门

这是伊斯兰古老清真寺的传统,宗教和世俗生活离得很近,这样的清真寺叫做“森林”是清真寺。

在大马士革和土耳其还是能看到很多这样寺院,人们可以把这里当作一个室内的公园,永远开着门,走累了就来里面坐一坐。

这样地原则在这个清真寺里非常显著,这里很空旷,除了双层拱外没有什么装饰,因为阿拉伯教义里,清真寺只是一个让人集中,祈祷的地方。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这些排列组合既有小小的不同,又充满了重复性,给人一种永恒无边的感觉,这种可以轻易重复的结构让这个清真寺可以不断扩建,只要在加几个柱子,几个圆顶,这个清真寺就能长大出一排,事实上这就使这个清真寺的历史。

这个清真寺不断的被扩建,随着城市越来越繁华,祈祷的人群越来越多,一排一排的柱子立起来,一排一排的祈祷空间被加进来。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建筑学者会告诉你,这样的双层拱门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这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底下的大理石柱子不够长,也为了承受屋顶的重量,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结构和棕榈树很相似,我想,当那些摩尔人在这里坐着祈祷的时候,也会想象自己在棕榈树的森林里面享受着海风吹来吧。

棕榈树下的祈祷,多美丽的景象啊。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说起这些石柱,都是些美丽的石材,不见得都是大理石,有些是大理石,有些是花岗岩。

所以这些森林,每个树干都不一样呢,深红青绿,美丽得像宝石。这些石柱子很难得长大的,所以上面的部分要用普通石料,这也是用双拱的原因。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其实双拱上这种红白相间的图案,也是为了省料,因为砖头便宜,石头贵,但是石头结实,为了省料,每一个拱都是砖头和石头相间,这样的话,即省石料,又够结实,而且还很好看呢。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来两个柱子的特写,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这里所有的柱子,没有两根是一样的。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清真寺的总体是简单的,但是也有一个奢华的角落。这就是这个8角形的mihrab, 这个词的中文就是米哈拉布。

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凹壁”、“窑殿”。西方译为“壁龛”。设在礼拜大殿后墙正中处的小拱门,其方位朝向麦加克尔白,以标志礼拜的正向。伊玛目率众礼拜时面向凹壁。

这个米哈拉布不驯常理,正对南方,并不是对这麦加的方向。

因为这里的国王是从大马士革亡国以后飘零至此,因为怀念故国,这个清真寺是按大马士革清真寺来建造的,大马士革在麦加的正北方,所以米哈拉布对准正南,因此他在科尔多瓦设立的米哈拉布,也照样学习大马士革,正对南方。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这里是整个清真寺中最尊贵的地方,以前是供奉古兰经的。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这里的穹顶环环相套,在当时是整个清真寺的中心(现在清真寺经过很多改建,这里已经不是中心了)

当时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和这里的关系非常友好,

这听上去很奇怪,当时的拜占庭是东罗马帝国,是基督教的东方中心,应该和这里不共戴天才对,但是其实仔细想想,也不奇怪,攘外必先安内阿,(只有张学良这个草包才看不清这一点)东罗马帝国最恨的就是罗马天主教廷,所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了。

在宗教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两个宗教越相近就越互相仇视。同一个宗教里面的不同教派,那才真叫你死我活呢。这都是题外话,继续来说清真寺。

这一个米哈拉布就是拜占庭皇帝友情援助的,那里的工匠不远万里,带着成吨的玻璃,磁片,来细细给这里贴好金碧辉煌的马赛克。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米哈拉布照例用很多古兰经里面的话语装饰,这种把书法艺术和建筑艺术结合的方式,是摩尔建筑艺术特有的特点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金碧辉煌的马赛克,复杂繁复的拱门,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这种美丽的植物花纹,也是阿拉伯建筑的特点,(这些工匠不能表现任何动物,他们的创造力就像比较抽象的花纹发展了)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美丽得马赛克屋顶的局部,这是一千年前拜占庭工匠的手艺。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慢慢走过,我们可以发现建筑风格开始不同了,地下还是清真寺的棕榈,上面已经是文艺复兴的屋顶了。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直到我们来到这里,前面是白色的文艺复兴大教堂,后面是清真寺的马蹄拱,一步之遥,我们就跨越几百年的历史,两大宗教,这也是这里最引人遐想的地方。人为地遮住清真寺的光线,可以造成这种光明与阴暗的对比,也许不公平,但是确实很有戏剧效果,现成的一句成语,诱惑你“弃暗投明”

百年光阴,两大真神,就在我们一步之间。
科尔多瓦大寺--摩尔人的清真寺

 

接着我们会看到科尔多瓦大寺--基督徒的大教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