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有一个词汇,叫“沉锚效应”,是指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古往今来,史记时事,皆以英雄王者为主角论,何为英雄,何谓王者,英雄是踩着尸体过来的,而王者就是站在无数尸体巅峰的人。而人民,千百年来,就像一支被支配的庞大木偶军队。
古时候的封建,因人民都被称之为愚民,庶人,帝王与生俱来的尊贵根本不把所为的人民放在眼里,自刘玄德爱民如子被三让徐州,进而得以创建蜀国,人们开始意识人民的力量。
一根筷子折的段,十根筷子折不断,爱民与压民只在一线间,都是要知道如何控制人民,所以,宗教,民族都成为划分人民范围,以及聚众的利器,人们的心理始终不离奴隶心理,但现今的奴隶有了自由,有了什么自由呢?有了自主选择主人的自由,始终离不开驾驭,起义相当于帮新主人赶走旧主人,到头来还是一个受奴役。
爱民,压民之间只是驾驭方法的不同,同样是老百姓家的存粮都没有了,区别只是在于,宣扬爱民的是老百姓拱手送的,而压民则是从老百姓手里抢的,送就还有心生产还有下次送,抢就是无心生产可能成荒,送粮食饿死的叫英雄,被抢粮食饿死的叫狗熊。就像以前的一个耗子药广告,什么死前微微一笑。所以后来的统治者意识到民意的力量,所以驾驭民意成了一场最大的战争。
看看现在的媒体,也是一场战争,都在做着正面,侧面的意识之战,你说我攻你守,他说我攻你守,殊不知攻守皆以至人民生死置之度外为根基。为人领导者,深知厚黑的真谛。
记得一个故事,说是两个女人,都说一个小孩是她们的孩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后县官大人断案,让两个女人抢,谁抢来就是谁的,两个女人拼命拉,后来县官把孩子判给没有抢到手的女人,因为那个女人因为是自己的孩子而不舍得用力拉,一点点痛都不想让孩子受。
爱民如子,这个子字到底是指孩子,还是棋子?
不说了,说多了,就是没有爱国意识了。
十几亿愚民分之一的娜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