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进入中国并不像进驻其它国家那么顺利,从ICP备案开始各种舆论无数,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曾一度以创新的服务观对媒体表态,也在不断的抄袭其它网站的产品,有早些时间的Google导航与HAO123争议、谷歌热榜与百度风云榜矛盾上升、Google拼音输入法与SOHU的词库门等等,被业界称为中国的QQ。
而如今又推出新的搜索服务生活搜索更被酷讯疑为抄袭,种种,作为一个全球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抄袭偶尔可以理解,但不能这样光明正大的抄袭中国本土化的东西,需要创新而不是模仿中国较成型的产品化为已有,进入中国就该整点有特色的服务来满足我们这些网民。
Google中国每一次的动作都能成为业界所关注,上次因抄袭Sogou词库辞退了员工,这次可否还有此动作,这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而Google为何在每一次的动作中都有如此大的媒体反映,为何风声不断,这难成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
一、不是时候的时候
也许是Google(应该叫谷歌,习惯了)对垂直这个领域的贪婪,也许是看中网友的需求点,也许是市场发展的需要,还有可能是垂直搜索这个领域发展前景等等,太多的因素促使Google这一动机。
垂直搜索在中国也逐步成型,所谓的‘三足’鼎力,比如说生活类的垂直搜索酷讯、招聘类的垂直搜索的职友集,旅游类的垂直搜索的去哪儿,还有视频类的搜索的OPENV等等,都是各行业的领头羊。他们都已定位在这些领域,此时Google进入应该是怎样来定义,就单纯称之为生活搜索?笼统而杂乱,没有一点市场的创新感,也没有一点Google风格,这不应该是Google的表现,口口声声中国的技术人员有多少,难道这些技术人员只能做这些模仿而来的产品,而不懂的一个创新观?
如果说Google进入这个垂直领域不是时候,那可能太泛贬义了,至少他的举动可以给那些所谓的垂直搜索厂商一个警示:垂直搜索前途无量。进入垂直搜索是否似麦田所说,酷讯明日将会是如何,也不能作决定,不过垂直搜索它也像传统搜索服务一样,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用美刀砸出市场来(此话貌似李彦宏之语录)。酷讯现在多了一强劲的对手,而Google的对手不只是一个,将有更大的挑战等着慢慢思考。
选在此时进入真的不是时候。
二、行业搜索的较量
Google生活搜索的几大功能正好与各个领域的搜索厂商对上了,首先说一下房屋搜索的搜房网,搜房成立于1999年6月,覆盖了中国的每一个地区,市场占有率为行业老大,去年被澳大利亚最大的电信公司Telstra以2.54亿美元收购51%的股份,其上市也在倒计时中。这种较量Google也想上?
其次是工作搜索的职友集,职友集成立于2005年9月,目前合作的网站上千家,索引量达800多万,是中国最大的招聘信息搜索引擎,在这个领域里职友集又是老大,而且用户群体也在不断增多,今年三月获得投资达1000万人民币。Google也在贪婪这块肥肉?
火车票搜索的酷讯,成立于2005年底,其在推出火车票搜索时吸引了不少用户群体,所提供的服务有票务、房产、招聘、汽车等服务,06年先后获得1200万美元的投资。此次酷讯指责Google抄袭也是有理的,因为涉及的行业没有很大的变化,而且页面风格大有相似之处,这将是Google的第一大杀手。
其它的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问题在于Google与行业垂直搜索老大争的是什么,是市场还是用户群体。在依赖Google品牌过程相信用户升级指数会迅而猛的发展,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Google不可能将它作为重点市场来打造,如果偏重于它,那么与百度搜索的差距将又会是一个疑问。
三、风声再起
原因在于其的市场策略,有样学样,这是中国大部分人习惯,模仿也能成功(QQ是一个例子),但Google是国外的厂商,代表的是西方化,进入中国是本土化,没有创新感,多次让FANS们失望,有些FANS毅然选择抛弃Google改用百度搜索。
这就是普通网民关注的东西,只要你拿出一点实在的东西摆在面前,那么又是一个新的局面。而媒体所关注的是一个新闻点,你有不良动机,那么就意味你就是这个新闻点的制造者,如今这种市场反映的也是Google亲手酿成的,选择市场还是服务都成为Google一个致命的杀手锏,是要创新还是模仿也将成为Google中国生死的救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