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日志——最后一篇
(2009-05-31 02:26:37)
标签:
杂谈 |
春季的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我的实习也在这周四顺利完成。在这里寥寥几笔,总结一下实习的几点最大的感受。希望对那些正在实习的人,或是准备要实习的人有一些帮助。
最大的感受是实习一定要投入。不论自己找到的实习岗位是什么,都应该准备百分之百的热情去投入。如果你很不满意,只要你同意去做,就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也听到有不少的同学和我抱怨,实习的学校离家太远,接收的老师安排的课又太多,因此有些同学自己提出要求要晚到早走。当我听到这些抱怨的时候,只有一个感受:太傻了!实习的机会其实是很来之不易的。老师帮忙去联系,已经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既然我们得到了实习的岗位,为什么还要抱怨呢?更何况无论实习的学校有多远,毕竟也最多只是一个学期,一周也只是这么一天而已。我不知道自己是因为中国人的吃苦耐劳,还是自己真的是太过珍惜这次实习机会,我总是把自己一天的实习安排得满满的,希望能多听一些老师的课,多和学校的老师交流,尽量减少给接待老师添麻烦。其实学校离我家也非常远,早上乘车比较顺的时候也要快一个小时才能到。可是机会来之不易,虽然很困,还是坚持早早起来。
实习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一定实习之后就一定能留在实习的学校工作,但是实习的态度能够展示出一个人的做事态度,很多时候你并不知道今天你在实习学校遇到的人,会不会就是你下个工作的同事或是领导。因为这一点思想准备是一定要有的。我很幸运,被分配到一个很好的团队,年级组长人很干练,同组的十几个老师人都非常好相处。更幸运的是我接到学校的工作邀请。虽然只是一个学期的工作,但是我还是非常高兴。因为我知道自己得到这份工作也是因为自己实习的时候非常努力的结果,而且工作的时候一定会从搭伙的中文老师那里学到很多的东西。
其实不论实习的内容是什么,地方怎么样,对自己日后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实习可以算做是一段工作经验,而且实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可以学到一些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是实用性更强的。遗憾的是,我们国内大学生找实习实在是太难了,社会对于人才的帮助与培养实在是在少了。接受单位往往觉得带实习生是一种负担,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利于社会进步的自私想法。
在瑞典我很深地体会到,人在社会能够得到的种种帮助与支持。不仅学习语言是全免费的,而且只要自己愿意,实习的岗位非常容易找到。在瑞典似乎实习是一种双赢的举措,不像在国内,觉得好像就是实习生有得,工作单位总是很吃亏一样。这与瑞典的劳动力价值较高有关。实习生去单位实习,很多情况下工资不高,有时没有报酬,这对于接收的单位来说无疑是受益的。当然接收的单位有时也有单方便付出的,但是另一个好处却是共同的,就是实习生多是新毕业的学生,他们不仅带来新的想法,而且也是新生的活力,很多时候通过实习,一些实习生就可以留在单位,做一些临时的替换工作,这对于工作单位来说是不费力气就能找到熟悉工作地点与工作地方的劳动力。其实在瑞典与在国内一样,找工作靠关系与人力资源来得更快得多。
其实我真的很希望能把自己的实习感受告诉我的同学们,遗憾的是我的话不一定会有很大的作用,因为我发现在我的学校,很多的人并不很善于理解,而且每个人的动力与野心也不同,家庭条件,价值信仰差别也很大。在我看来价值如金的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过是粪土一堆,谁又会听呢。也许会有一部分同学会听,可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那些听我说话的同学,多数只顾着羡慕,没有真正理解我说的话,以至于很多人取得了实习机会也没有好好把握。这又回到了我最初来到瑞典时产生的困惑之处:真的不知道是因为语言水平不够,还是真的智商有别。
我的实习就这样在苦与乐中结束了,这一个学期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收获无限的。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安妮卡,还有那些在实习中帮助过我的老师们。
最大的感受是实习一定要投入。不论自己找到的实习岗位是什么,都应该准备百分之百的热情去投入。如果你很不满意,只要你同意去做,就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也听到有不少的同学和我抱怨,实习的学校离家太远,接收的老师安排的课又太多,因此有些同学自己提出要求要晚到早走。当我听到这些抱怨的时候,只有一个感受:太傻了!实习的机会其实是很来之不易的。老师帮忙去联系,已经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既然我们得到了实习的岗位,为什么还要抱怨呢?更何况无论实习的学校有多远,毕竟也最多只是一个学期,一周也只是这么一天而已。我不知道自己是因为中国人的吃苦耐劳,还是自己真的是太过珍惜这次实习机会,我总是把自己一天的实习安排得满满的,希望能多听一些老师的课,多和学校的老师交流,尽量减少给接待老师添麻烦。其实学校离我家也非常远,早上乘车比较顺的时候也要快一个小时才能到。可是机会来之不易,虽然很困,还是坚持早早起来。
实习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一定实习之后就一定能留在实习的学校工作,但是实习的态度能够展示出一个人的做事态度,很多时候你并不知道今天你在实习学校遇到的人,会不会就是你下个工作的同事或是领导。因为这一点思想准备是一定要有的。我很幸运,被分配到一个很好的团队,年级组长人很干练,同组的十几个老师人都非常好相处。更幸运的是我接到学校的工作邀请。虽然只是一个学期的工作,但是我还是非常高兴。因为我知道自己得到这份工作也是因为自己实习的时候非常努力的结果,而且工作的时候一定会从搭伙的中文老师那里学到很多的东西。
其实不论实习的内容是什么,地方怎么样,对自己日后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实习可以算做是一段工作经验,而且实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可以学到一些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是实用性更强的。遗憾的是,我们国内大学生找实习实在是太难了,社会对于人才的帮助与培养实在是在少了。接受单位往往觉得带实习生是一种负担,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利于社会进步的自私想法。
在瑞典我很深地体会到,人在社会能够得到的种种帮助与支持。不仅学习语言是全免费的,而且只要自己愿意,实习的岗位非常容易找到。在瑞典似乎实习是一种双赢的举措,不像在国内,觉得好像就是实习生有得,工作单位总是很吃亏一样。这与瑞典的劳动力价值较高有关。实习生去单位实习,很多情况下工资不高,有时没有报酬,这对于接收的单位来说无疑是受益的。当然接收的单位有时也有单方便付出的,但是另一个好处却是共同的,就是实习生多是新毕业的学生,他们不仅带来新的想法,而且也是新生的活力,很多时候通过实习,一些实习生就可以留在单位,做一些临时的替换工作,这对于工作单位来说是不费力气就能找到熟悉工作地点与工作地方的劳动力。其实在瑞典与在国内一样,找工作靠关系与人力资源来得更快得多。
其实我真的很希望能把自己的实习感受告诉我的同学们,遗憾的是我的话不一定会有很大的作用,因为我发现在我的学校,很多的人并不很善于理解,而且每个人的动力与野心也不同,家庭条件,价值信仰差别也很大。在我看来价值如金的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过是粪土一堆,谁又会听呢。也许会有一部分同学会听,可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那些听我说话的同学,多数只顾着羡慕,没有真正理解我说的话,以至于很多人取得了实习机会也没有好好把握。这又回到了我最初来到瑞典时产生的困惑之处:真的不知道是因为语言水平不够,还是真的智商有别。
我的实习就这样在苦与乐中结束了,这一个学期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收获无限的。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安妮卡,还有那些在实习中帮助过我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