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钟书亲笔签名的《管锥编》

(2010-02-01 08:42:32)
标签:

休闲

钱钟书亲笔签名的《管锥编》

 

    谈起钱钟书的《管锥编》,多年的老朋友割爱,将钱钟书先生亲笔签名书赠其父的原版《管锥编》四册加增订一册欣然送我。珍贵至极,晒于此,与博友共享。

 

   大多数人都读过《围城》,或看过电视剧《围城》,对其精妙的比喻,人生哲理、人情世态记忆颇深,但真正读完《管锥编》的不多。这部书全以繁体字印刷,内容博大精深与作者的心得钩沉无出其右。

 

http://s10/middle/4b474f48t730cbc4bb2a9&690

1979年第一版

http://s3/middle/4b474f48t7e7f5d03a282&690

钱钟书三个字集于一体,成一个字,作为签名

http://s5/middle/4b474f48t7e7f5fa91164&690

用牛皮纸包书皮,那年代藏书的方式。朋友的父亲在第四册里还留有书签。

http://s16/middle/4b474f48t7e7f614d28ff&690


从网上查得一些资料,以飨读者。

    《管锥编》是钱先生的学术代表作,1979年8月由北京的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当时共出版了四册,后来又加上一册订补,共五册,大约有一百万字。这部巨著出版至今已将近20年了,但不要说读懂,就是通读一遍的人,恐怕也并不很多。


“管锥编”至少有三层意思。

第一,暗藏着“钱锺书”的名字,是“钱锺书集”的意思。原来,钱锺书的笔名叫“中书君”,而“中书君”是“笔”的意思。“管锥编”的“管锥”二字,也是“笔”的意思。这样一换算,我们就明白“管锥”原来就是“钱锺书”的意思了。


第二、“以管窥天,以锥指地”的意思,既表示自谦,也表示自有一方天地。据《庄子·秋水》记载,魏公子魏牟曾经教训思想家公孙龙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钱先生借用这个典故,是说自己的书不过是“以管窥天”而已。


不过,钱先生反用这个典故,实际上在自谦中含有自负。钱先生的号是“槐聚”,原本出自元好问的两句诗:“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第三、“以具体显现共相”的意思,表示的是一种方法论。“管”、“锥”是具体,“天”、“地”则是共相。所谓“以管窥天,以锥指地”,从方法学的角度看,就是通过对许多具体微观问题的阐释,来揭示一些宏观的理论性问题。所以,钱先生说过,他采用的是现象学的方法。就是“以具体显现共相”。“管锥编”的书名对此均有所暗示。

《管锥编》这部书,可以说是字字都由戥子称出,仿佛诸葛亮布八阵图,暗扣儿甚多。读者稍不留心,便陷入文字的迷误之源。讲了“管锥编”三字的涵义,读者对此当会有所体会。要想更加深入地体会《管锥编》的妙处,体会钱先生学问的博大精深,绝不能仅仅靠别人的解说,而必须去钻研原著。

 

 《管锥编》体大思精,读《管锥编》,事实上从第四卷开始,与从第一卷开始,没什么两样;从第一卷300页处开始与从第1页开始,也区别不大,因为它们之间并没有"托起"与"被托起"之别。人们常会依据该书的目录编排,想象作者有一个宏大的学术规划,一个对中国先秦以降文化典籍进行系统清理的规划。差矣!虽然以钱先生的才华,笔墨所经之处,必会如春雨过林一般,令对象焕然一新,非复旧观,但该书的章节,似更多地只是提起话头的"说由",一个容纳文字的框架,使钱先生天马行空、扶摇三千的运思,得到如同水库调蓄江河的作用。故"体大"后的"思精"二字,在《管锥编》中亦从来不曾体现在第二卷对第一卷的展开、第三卷对第二卷的演进、第四卷对全书的总括和牢笼之中,不,它是即兴生发式的,随机点化式的,精研密思总是随眼前的书页同步展开,卓见锐识每常偕笔下的贤哲同时映现。钱锺书断烂万卷,胸中自是波谲云诡,气象万千,巍峨呈"围城"之势,然反映在文字上,反映在具体的兴味、寄慨上,钱先生感兴趣的又似乎更是"点"的突进,而非"面"的展开。所以,决意想从《管锥编》中总结出一条千古不易之理,恐怕会错了意。说《管锥编》具有百科全书的规模,那也应该同时承认,《管锥编》的写作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即追求每一个词条的绝对准确,而非让所有词条效命于一种理念。

 


本文源自一舟博客 访问地址:http://www.guyizhou.cn/article/846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