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2年从山西转回江苏上五,六年级,就是这短短的两年时间,母校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半路转学过来,我跟老师和同学都要重新认识相处,起初我很担心不适应。班主任徐老师似乎看出我的心思,他耐心辅导我的功课,课堂经常提问我,激发我的学xi积极性。他鼓励我多参与班级的事情,参加班级的文体活动,班里的墙报,班规条约,徐老师让我用毛笔字写好贴在墙上,我的努力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大家对我很友好热情,每天上学好几个同学到家里喊我一起走,边走边向我介绍周围的情况,上劳动课他们怕我受累,都来帮我,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被评为三好生,学校将喜报寄给了在山西工作的父母。
大概五年级时,我们班来了两位实xi老师,教语文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金色的鱼钩》,他声情并茂的讲解,同学们哭声一片,长征路上的老班长把钓来的鱼都给红军战友吃,自己饿了就嚼那些鱼骨头,最后老班长倒在了长征路上,再也没有起来。这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做老班长这样的人,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上六年级时,学校的老师们参加si清运动,我还给一年级小朋友当了半个月的代理老师,给他们讲课,教他们唱歌,帮他们削铅笔,小弟弟小妹妹都挺喜欢我这个小老师的呢。
小学毕业后的暑假,我和同学们舍不得离开学校,依然天天去喂养学校的羊儿,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此,学校专门写了一个表扬信送到我考取的中学,这是后来我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告诉我的。
我非常怀念那两年的学校生活,怀念诲人不倦认真负责的老师和天真无邪团结友爱的同学,我把这份纯真的感情深深地藏在心里。
当年的陆桥小学,是我们县里有名的好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每年考入省重点中学的比例很高,我们班就有二十多人考入令人羡慕的省重点中学--如皋中学
。
从报纸上才得知我们的小学具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校名的来历就是附近曾经有六座桥。我的家乡从古至今就十分重视教育,我们的学校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陆桥小学,永远是远在异乡学子的骄傲!
这是我保存的小学毕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