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以复旦为主,对学生有利”

(2008-02-24 20:28:34)
标签:

杂谈

 再说“以复旦为主,对学生有利”

 

前两天,张建国老师回来,我跟他聊,我们感叹现在数学教学的要求很低,我是在上海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读本科,数学学习是高等数学两学期;工程数学一学期;代数是学高等代数,两学期。现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数学分析两学期,线性代数一学期。复旦已经是这样,其他的学校就不要提了。张老师也说,照这样做法,计算机系以后很难出人才,数学系还能出人才。我则说,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要进行以竞赛为基础的优秀人才的专门培养。

 

一直以来,我希望的是,以竞赛为基础,培养在IT领域研究和开发方面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并探索出中国计算机专业“Honor Degree”教学模式。预期在10-20年后,这些高、精、尖人才将实现复旦计算机学科的“大国崛起”,并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信息科学和产业的发展发挥出他们的作用。

 

在我重回复旦工作以后,就一直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打拼。而从现在已经毕业的同学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工作,从进入实验室的同学的工作成果,以及各实验室导师的好评中,从竞赛同学取得的成绩中,以及从国内优秀中学生选手对复旦的向往中,这一目标实现的希望的曙光已经看到了。

 

所以,在去年9月之前,我一直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优秀学生专门培养这一目标上。我很欣赏并身体力行左宗棠的座右铭“任劳,任怨,任谤。”我也很欣赏曾国藩说的“唯天下之至诚,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在许多时候我是息事宁人,退让一步海阔天空。“不要把霸气写在脸上,要把力气放在手上。”

 

但是,在9月,苏展保研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这也使得我不得不直接面对实验室之外的事物,在事情过去之后,我也在深思:将来遇上这样的问题,应该是以怎样的工作原则来对应?

 

苏展父亲是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苏展在中学期间师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宋方敏老师,NOI2004,苏家和苏展选择了复旦大学。江苏的老师告诉我,苏展保送复旦后,宋方敏老师对这件事情大发感叹:“一个南京大学的博导,居然来问我是复旦计算机系好,还是交大计算机系好,最后人竟然还是被复旦大学给拐走了!”

 

苏展到了复旦以后,代表复旦大学参加了5次ACM亚洲区预赛,两次海外赛区冠军,3次国内赛区亚军,并两次代表复旦大学参加ACM世界总决赛,还获得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亚军。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他跳级提前在今年毕业,学习成绩还是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英语也过了6级。

 

正因为如此,2006年11月,新闻学院的温永至同学为复旦大学ACM队拍摄记录片《ACM的乐章》,这部片子是以苏展为主角。(记录片见我的播客)

 

在去年东京世界总决赛后,苏展进入周水庚老师的实验室,从事数据库方面的研究。

 

苏展本人非常喜欢复旦,他准备跳级在今年毕业,并直升复旦大学研究生。我对此也是非常高兴,并在第一时间将这一事情向他中学期间的老师和江苏省队的领队报告。

 

但是,苏展保研却被某人一手遮天地否决了,理由是英语过了6级,但没有过500分。实际上,ACM选手的研究生保送一般是不看学习成绩,而是注重能力。在这之前,vac和xreborner等选手都是这样保送研究生的。

 

苏展在保送复旦研究生被否决的情况下,周水庚老师让苏展选择海外的高校,推荐他去海外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最初苏展选择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方面当然是非常高兴接收苏展去深造。但过了些天,苏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苏家希望苏展去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生,我就立即跟周水庚老师进行沟通,周老师也立即安排。结果,在我系和新国大计算机学院组织的面试中,苏展非常顺利地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

 

苏展保研事件影响很大,一方面,大家对于苏展保研被否决感到不可思议。事情发生后不久,苏展同期的队友,被保送到复旦大学数学系的刘雨在食堂里遇上我,说:“我听到一件很好笑的事情,苏展不符合复旦大学的保送研究生标准,结果被你们把他保送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去了。”,而清华大学的同学则说,按苏展的情况,在清华保送姚期智先生都可以,在清华,韩文弢、楼天城他们都跟姚期智先生了。另一方面,大家也非钦佩周水庚老师以及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在苏展保研被否决的情况下,坚持以学生利益为重,将苏展推荐到海外的高校。

 

苏展保研事件对于我而言,也是一个转折点。复旦ACM选手,是我亲手招入复旦,亲手训练的,他们的父母在把他们养大成人以后,把他们托付给了我,托付给了复旦。这次,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的有关领导,特别是周水庚老师,在维护学生利益上,给我们大家树立了很好的以学生利益为重的榜样。而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我的父辈为之打拼一辈子。为了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发展和大国崛起,我又应该怎样

 

因此,在苏展保研事件之后,我给出了我以后的工作原则“以复旦为主,对学生有利。”

 

前些天到计算中心3楼商讨本学期借用机房,和朱百祥老师谈,得知某人关于我的工作,已经说过多次,非常地“关心”。这几年来,对某人的“关心”,我根本就没把它当回事情,不加理睬,懒得争辩。去年9月,某人“关心”了苏展,这也使得我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关心”了。我对此不由得苦笑:何苦?何必?

 

我在复旦ACM队教练的位置上,已经迎送了3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也就是我的顶头上司):夏宽理老师(退休)、赵一鸣老师(去软件学院担任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黄萱菁老师(马上要去美国进修一年)。

 

在寒假里,复旦计算机学院的筹备小组也开了会,独立的计算机学院应该是在这个学期里成立了。对于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即将成立,复旦计算机学科统一在复旦计算机学院之下。我和许多在基层工作的老师一样,一方面,以两德人民盼望德国统一的心情,盼望着一个强大的复旦计算机学科;另一方面,也期盼以后大家能够精诚团结,师克在和。

 

今天早晨,我起床后,先去法善庵烧香。在庵门口卖点心的老婆婆对我说:“今天是元月十八,黄道吉日。”我以诚恳和谦卑的心情,为我本人和我的ACM队祈祷。

 

下午,因为计算中心座位有限,我将几个预科生选手安排在周水庚老师的实验室参加比赛,见到苏展在,就让苏展关照他的这几个新师弟,思绪又回到了2004年录取苏展的情景,当时曹文老师陪了苏展和苏家的人来复旦,实地考察,然后他们决定苏展来复旦。而现在,08级的同学如苏展当年,来到了复旦。

 

我深有感触,抄录舒婷的《这也是一切》最后几句,大家共勉。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 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八卦
后一篇:八卦(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