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分类: 军事文章与网友互动等 |
给《防务新观察》栏目的建议
——致张召忠先生和方静女士的信
首先对您和方静女士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听说您还曾抱病录制节目)。作为《防务新观察》的拥趸,我很喜爱这个栏目。只要时间合适,几乎每期必看。特别是,它体现出的一些可喜方面,令我深受鼓舞。比如您文章里流露出对收视率的重视;清新紧凑的节目编排;详细的图像资料;不断提高的制作水平等。这说明栏目组认识到:遥控器总是握在观众手中,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是宣传还是交流——没有观众都是白搭。这是个相当大的进步。在观看时,我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之处。在此提出,与您探讨。
首先是栏目的定位,维护国防安全,这无疑是首要的目标,我想您也会同意。另外,这个栏目面对的是国内观众,免不了还有国防教育、军事科普的因素。这多重目标合在一起,再加上明显的解放军背景,使得栏目的选题和立场略显混乱。像前段时间许多新闻网站转载的“解放军少将提出‘航母无用论’”,固然有媒体断章取义的成分,坦率的说,您在节目和文章里的含糊其词也是原因之一。如果早有《中国发展航空母舰非常必要》文章中那样清晰、有条理的表述,上述误会就不会发生。类似的小误会还有“美国要帮中国造航母”,“美国部署反导系统不针对俄罗斯(后面我会专文和您讨论此事)”,“北约支持对伊朗动武”,我和您提过的“印尼客机遭遇导弹大惊小怪”,等等。当然,我相信,这些争议不是您个人造成的,或许是后期剪辑,更可能是有意的策划安排,而您还往往扮演吃力不讨好的一方。我想,这种安排有两个可能的原因:提高收视率和外交顾虑,但都有其弊端。
先说前者,制造争论固然是吸引眼球的好方法,但是严肃节目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节目的质量,尤其是国防和每个人切身相关,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只要信息准确,分析有深度,自然会吸引观众。如果在一些常识性或者本该达成共识的事情上争论不休,牺牲您个人的声誉暂且不论,难免使人对国家分析决策的能力产生不信任,这个代价未免太大了。
再说后者,这个问题说到底是由于我国缺少军方发言人,而本栏目嘉宾的身份多为解放军高层,就算说的只是个人意见,也会被人引用成“中国如何如何”,“解放军如何如何”,对国家的外交、安全构成不利影响。解决的方法只能是多邀请一些半官方或民间的,拥有一定军事、战略知识的人士,淡化官方色彩,分散风险,今日关注的一些嘉宾就很合适。方静接替您出任主持,显示节目制作者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认识。此外不可否认,很多人长期以来习惯以一个声音说话,认为持不同意见代表不团结。其实,从不同意见中吸收合理因素,才能形成最佳决策。《防务新观察》完全可以从一些小题目入手,通过真正的辩论,建立起这样的样本。
接下来说说节目的内容。现在的节目每期讨论一个问题,即使再精心挑选,也免不了冷热不均的现象,造成收视率的波动。我建议在节目的开始增加一个防务扫描的环节,介绍一周内重大的军力部署、武器发布、军事演习、战略研讨会、与防务相关的书籍和文章等内容。可以和军事新闻有所区别。如有重要事件,嘉宾可随后讨论,如没有则另选题目。这不但可以增强时效性,而且能保持一定的收视率。我们看新闻时,并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我们之所以喜欢看新闻,是因为它总会告诉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另外,现在网上的相关新闻真真假假、良莠不齐,这也是一个纠正错误,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这个建议难免涉及到节目时间的安排,和其它一些问题,能否实行,请您和方静女士参考。
最后给您提点儿个人意见,现在您可以说是如日中天的军事明星,但是名声带来压力,这里面却也有相当的风险。我的年纪虽然不大,可也听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老话。该如何规避风险、顺势而为,也提醒您注意。fitsww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