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间传奇故事:晏志龙血染桃花山(五)

(2013-09-03 17:26:55)
标签:

杂谈

                 文/绿洲
 
      前文书说到晏志龙为父亲“复三”归来,连惊带吓,已是上气不接下气,再加上看了父亲纸条上的话又受了很大的刺激,当时两眼一瞪便昏了过去,妹妹晏桃花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赶紧从厨房里舀来一碗浆水给哥哥灌上,过了一会,晏志龙才慢慢清醒过来。
      清醒后,晏志龙连声叹气:“老父啊老父,你这不是活活要我的命吗,这可叫我如何是好啊!”
      各位,你知道是什么话让晏志龙如此为难吗,原来纸条上端端正正写着这样几句话:
    “复三后立即回家,并在家中隐居一百天,百日之内不准离开房间,不准见外界之人,百日之后大事可成,否则将有大祸临头,吾儿切记。”
       好嘛!隐居一百天!这不等于关我禁闭吗,晏志龙心想,自从三年前那次乡试失败,自己又辛辛苦苦准备复习了三年,眼看八月秋试临近,如果一百天不准离家,那今年的乡试岂不又要泡汤了!
       原来这晏志龙愁的不是别事,他最怕的是自己的科举受到影响,如果隐居一百天,那么准备三年的科举考试显然就完全化为泡影!
 原来过去的科举考试并不像今天的高考一样,一年一考,明代的科举考试是两个三级考试制度,第一个三级考试制为童子试,考“生员”。第二个考试制为乡试,会试,殿试。第一个三级考试制考完以后才能取得“生员”资格,有了“生员”资格才能参加乡试,会试,殿试。“生员”是在县学里求学的学生,会宁县由西宁城迁县治于桃花山下以后,在县城设有学宫,晏志龙就在学宫里以生员的身份求学,生员参加乡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的八月在布政司所在地的贡院举行,三年一次机会难得啊,三年前晏志龙乡试失利,这以后他几乎闭门不出,苦苦复习,立志要在今年的乡试中一举成名,眼看八月即到,但父亲却让他闭关一百天,而且决不能离家半步,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啊!
        妹妹晏桃花也很同情哥哥,哥哥马上要去乡试,如果今年再耽误了,又得再等三年,哥哥实在太可怜了。
        兄妹俩唉声叹气,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放下晏志龙兄妹暂且不表,我们把镜头由桃花山下的会宁移到南京城内的金銮宝殿,看看皇帝老儿正在做着何事。
       单说这一天,朱元璋正端坐南京城内的金銮宝殿上与群臣商议国家大事,突然之间,一阵阴风从大殿的西北方向吹来,这股阴风有些蹊跷,它不吹天不吹地,却呼啦一下,吹落了所有文武官员的乌纱官帽,朱元璋也突然感觉眼前一黑,差点昏了过去,文武百官们一时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国师刘伯温眉头紧皱,掐指一算,不觉面带忧色,他上前禀告皇上,说在西北方向出了一个草龙,必须派大将前去剿灭,否则明朝的天下将会面临大乱。
      再说这朱元璋,由于刚得天下不久,因此最怕的就是天下不稳,如今听说西北有草龙将要祸害天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必须要派一员猛将前去剿灭,那么谁才是最佳人选呢?朱元璋想着想着突然起一个人来。
      原来这人就是被朱元璋封为会宁侯的张温
       张温早年跟从朱元璋南征北战,因功升至天策卫指挥佥事。后来张温跟随大军破中原、战陕西,并攻下兰州。当时元朝将领扩廓帖木儿派军南袭,张温主动出击,并坚守城池,元军无法攻破,只能撤退。朱元璋对其十分信任,并派他镇守兰州,并封张温为会宁侯,前些天张温刚刚回京城述职,所以朱元璋当时就想起了他,因为张温对西北地方最为熟悉,如今派大将到西北剿灭妖龙,张温自然是最佳人选,于是朱元璋即刻传令张温上朝,准备命张温率领一万人马随国师刘伯温前去西北剿灭草龙。
      毕竟张温和刘伯温此去西北又会发生何事,又有哪些故事,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说明,这个故事共十回,全文刊登在本人拙著《会宁民俗趣谈》一书,《会宁民俗趣谈》详细讲解会宁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民风民俗,每本28元,此书尚有部分余书,有需要者请与QQ490282972或邮箱ymstlz@163.com联系,外地免邮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