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康:他们对自我充满好奇和诚意

(2007-11-05 20:46:18)
 
http://images.amazon.cn/m/md_bkbk744462.jpg
  • 作者:石康
  • 出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书号:9787807422778
  • 版次:2007-11-1
  • 定价:25.00

 

    石康仍然没有住进他的新房子,他在写一个新戏。剧本的构思来自黑泽明的《七武士》,故事的发生年代放在了北伐时期,这次合作的对象是电影《光荣的愤怒》的导演曹保平,“你到时候看把,那绝对又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东西。”走出《奋斗》的石康更加自信。11月底,电视剧《奋斗》的同名文学小说即将出版上市,这部70万字的小说是石康目前最长的作品,分为上下两册出版。小说保持了剧本的原貌,剧中删减的戏全部获得了保留。

  卡尔维诺说每一个选择以写作去表达内心的人都渴望写一部永不降落的小说。这样的理想也存在于石康的心中,他的愿望是写一部可以一直流传下去的小说。谈到他已经问世的那些出版品,他说了四个字:都是垃圾。他觉得那些作品是不可能流传下去的,不过他不会放弃,这个才是他内心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奋斗》现在被称为“80后必看的电视剧”,这是你的初衷吗?

  这个戏是写给一切年代的年轻人,只要他正年轻或者曾经年轻过。其实青春的某些特征是完全一样的,它不属于哪个年代。

  你眼里这些完全一样的青春的特征是什么?

  孤芳自赏,以自我为中心,容易被情欲所控制,对自己充满信心,觉得世上无难事,但是只要受到一点挫折以后就会感到非常挫败。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创造力也是最强的,对新鲜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渴望去尝试和探究。

  有些观众看完《奋斗》以后表示,不认同现在的年轻人这样的生活方式,你怎么看?

  我想他们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原因主要还是戏里传达的一些新的观点和处事为人的态度。比如在过去的年代,我们的社会其实并不宽容,对很多事情采取非常狭隘的一种判断标准。但是现在是一个很多元的社会,这个社会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人都是复杂的,我们要做的还是一个严肃的作品,我们只是提供一个理解途径,或者一个讨论窗口。戏里的人物都看重友谊,他们把爱情和友情分得很清楚,米莱最好的女朋友背着自己跟男友在一起,但是最终她还是原谅了他们;华子的女朋友也嫁给了自己唯一的生意伙伴,他最后还是参加了婚礼,接受了他们。这些事情如果是在从前,发生在上一辈人身上,他们会将对方妖魔化,年纪大点的人很难做到。

  你个人表示你认同和喜欢80后,为什么?

  80后在很多方面做得比我们都好。这些人让上一辈看不惯,很重要的就是因为80后有自我。如果上一辈有自我,文革就不会发生。80后现在在给60后和70后打工,但是他们在成长,这种力量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80后跟上一辈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渴望了解和认识自我。你可以看看,80后他们会很认真地看一些心理学的书,他们对于自我充满了好奇和诚意,这一点,60后、70后都不如他们。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就是疯狂地看教科书,拿高分,毕业了找个好点的工作,认真挣钱,80后不这样。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挑战现有价值观的人,这个需要自信和胆量。面对80后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我们还是应该多表现出一些善意和支持,武断地指责和挑剔很不得体。

  有观众认为主人公陆涛的奋斗历程太顺利,缺乏含金量,你认为呢?

  这是一个很世俗的看法。富家子就不需要奋斗吗?李嘉诚的儿子不是一样需要奋斗吗?养家糊口是奋斗,养车供房是奋斗,爱情、人生都是奋斗。认为陆涛的奋斗缺乏含金量,这还是以前非常庸俗的判断标准,他的奋斗不是在于有了2000 万。陆涛不是软件工程师那样的一个技术工种,他属于创造性人群,中国一直不重视创造性的人群,认为他们太古怪。当然,艺术家都很极端,我认同这个人物有些做法很极端,如果你是他,你和他一样偏执。每个人的奋斗目标不一样,最艰苦的奋斗就是发现自我。陆涛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发现和发展自我,这是他的奋斗,这种奋斗比眼睛看得见的那些物质上有进账的奋斗含金量更高。我们的故事还没有完,我已经写完了续集的故事,你可以看到,陆涛一直在成长。

  有人觉得陆涛对夏琳的感情太缺乏根据,不可信,向南放弃瑶瑶选择前妻也十分虚假,这些在你看来算硬伤吗?

  陆涛对于夏琳的感情很简单,这就是生活,俗一点说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生活中经常是这样,我们看见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爱得如痴如醉,不能自拔,但是旁边的人始终想不明白,她到底哪儿好,你为什么喜欢她?向南那场戏是硬伤,我承认。这之前有几场很重要的戏被删掉了,我也问过赵宝刚,他可能觉得对于一些年纪大的观众,这个不是最重要的。删掉的那场戏是夏琳跟杨小芸关于“到底谁浪漫”的一段很长的戏,杨小芸说陆涛浪漫,夏琳说陆涛是工作狂,一点都不浪漫,后来又讨论华子,华子也不浪漫,最后的答案是向南是最浪漫的,他的想法永远跟别人不一样,那场戏是杨小芸很重要的心理转变。还有就是演员的表演问题,小璐那场戏的表演缺乏说服力,那场哭戏很难,是有层次的,向南说“我从来没见你那样伤心地哭过”,得让人感受到这种力量才可信了。

  《奋斗》让人看到了年轻人的激情和迷茫,你在青春期最大迷茫是什么?

  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出生于1968年,小时候我看了很多电影或者电视,我看那些英雄,那些大人让我们需要去接近和追求的一种人生,我不知道那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活着?我必须要那样过一辈子吗?最后我找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我现在40岁,我解决了一些迷茫,但新的迷茫又来了,这就是人生。

 

      --转载:新世纪周刊/余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