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是净土

(2007-07-30 09:29:14)
转载:文/都香一格
 

什么是至高的幸福?孟子的答案是: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天伦与良知表面上平淡无奇,其实正是生命的最大奇迹。

 

80年后的朋友,在形容领到结婚证的感受时说,那一刻心里茫茫然,空荡荡的。

还有的说,一想到婚姻,想起两个人要厮守一辈子,头皮都要发麻。

 

有婚姻咨询专家称,第三次单身浪潮已经来袭。一种观点认为,现今社会舆论实际上过于夸大了家庭责任。舆论把个人享乐和家庭责任给对立起来,夸大和赞扬了家庭责任,认为不结婚就是重视个人享乐,结婚就是重视家庭责任。这种观念的形成是人为造成的,使得大家产生了家庭责任和个人享乐是非此即彼、有你无我的观念。现在的舆论把婚姻塑造成了自由的牢笼,把婚姻沉重化了,过分强调了婚姻的不自由,认为结婚就意味着个人的压抑,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努力回避婚姻,也使得我们丧失了生活的想像力。

 

《绝对隐私》等系列畅销书作者安顿认为,现代人对婚姻的恐惧越来越强烈。有人长期同居,甚至是孩子都要出生了才匆忙选择结婚。他们不是对婚姻不重视、不真诚,而是对面临的生存枷锁和对需要承担责任的恐惧,也可能是对分离的惧怕,对从头再来、用已知换未知的恐惧。这种心理危机在生活节奏越快、水平越高的社会越明显。

 

婚姻有时候会让两个人像互相取暖的刺猬,需要的时候是无限地趋进,不需要时无限趋远。每个个体都想更多保持个人空间上的充分自由,更希望保持远近的程度和接触的频率自己能够控制,多近好、多远好,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但当这种温暖在婚姻之外能够满足的时候,为什么还需要婚姻呢?现在很多所谓的单身,只是没有取得合法的结婚证书而已,而不是纯粹单身状态。

 

“结婚是好的,但养成习惯就不好了”。面对准备第四次结婚的儿子,这是一位母亲平和又无奈的告诫。

 

结婚,就意味着增加一些新的义务,更要命的是,你的属性变了。家属,就是家里的专属,尤其是在性这方面。这可能会使人有些心存不甘。当然,这种不甘未必就是堕落。实际这种不甘,只是把原本可以幻想的浪漫想象空间给压缩了,当然就感觉没有尝试的机会了。低头一想,只剩下一点的自由空间,这才心不甘,觉得不好玩,于是才怅然若失。

 

但是,家还总是好的。夜总会、ktv、迪厅、饭局、游戏等等,总不能24小时泡在那儿。游荡完了,再去哪呢?而那种淡淡的平静,如归航守候的港湾,搏击后的修补疗伤,都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美,是一种可以天天相伴的实在。

 

有两位同窗好友,肝胆相处20多年,但从不请对方到他家去。其中一位解释说,家是这世上最后一块净土了,我不喜欢别人到我家。

 

其实,家的感觉就是平静的、平淡的、安祥的。寻求新鲜刺激的结果,往往是用伤痛练就刚强,用挫折沉淀沧桑,多少有点没事找事的样子。年轻人不喜欢平淡,总希望来点生活色彩的调剂。但打开了新奇、刺激的魔盒,最后发现不过是个马蜂窝。生活中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后面,往往是遍体鳞伤,是生死离别、含辛茹苦、病床孝子之类的故事。所谓平淡,可能更长久。

 

有一位富人为了家族永远幸福,请仙崖禅师写些祝福语,他打算作为传家宝时代相传下去。仙崖禅师展开一张大纸,写道:“父死,子死,孙死。”富人看了,十分恼火,说:“我是请你写些祝福语的,你看你怎么拿来寻开心啦。”“我没寻开心。”仙崖禅师不紧不慢地说。富人急了,说:“那你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的儿子在你前面死,你会悲痛欲绝。如果你的孙子在你儿子前面死,你儿子会悲痛欲绝。如果你家的人一代一代地照着我所写的次序死,那叫享尽天年。我认为这是真正的幸福。”

 

恋爱、结婚、成家,是件很自然的事。不要对爱期望那么高,自然对成家就没那么恐惧。1970年,黄永玉给夫人张梅溪写过一首情诗:“我们相爱已经十万年。”他一本正经地对夫人说:“不是说人生百年结为一世夫妻吗?十万年也就是千世夫妻吧。”当年十八九岁的时候,黄永玉追求张梅溪也是下了一番苦工夫的。后来,有位记者问老年的黄永玉,活到这样一个境界,你觉得爱情是什么?黄永玉回答:“爱情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年轻的时候发情了,要找一个对象,然后生下孩子,就要把家庭弄好,就是一个动物的‘窝’嘛;把‘窝’弄得温暖一点,就是过一种正常的生活吧。不要把爱情神圣化,活到八九十岁还一天到晚卿卿我我,那不累吗?那恐怕就有一点可笑啦。所以我就感觉到爱情是发情阶段的一种产物,年轻人传宗接代的前奏。”

 

但夫妻之间,毕竟在男女之间,在弄好“窝”同时,还要注重装扮性的角色。到老了以后,再实际一点不迟。现在美国人在六十岁以后,才把自己当中年人。

 

魏晋名士荀粲,是一个特立独行之士,曾公然宣称儒家的六经典籍不过是圣人之糠秕,在当时的叛逆青年中是一个领军人物。就这样一个愤青,却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灵。他娶了将军曹洪的女儿,婚后和她情好欢爱,琴瑟和谐。史书声称,荀粲和妻子"专房欢宴",把感情完全倾注在妻子一人身上。后来,这位美人得了重病,高烧不退。荀粲焦急之情无法抑制。他把衣服脱掉,大冬天里跑到院子里,把自己冻的浑身冰凉,然后再回去抱着妻子的身体给她降温。这对妻子也许于事无补,但对荀粲却是一种安慰。但是妻子依旧去世了。荀粲无法从悲痛中自拔,一年之后,也撒手人寰。但是,荀粲并没拔高自己的爱情观,他生前说:"你们所说的妇德我毫不看重,我要的只是她们的美貌"。

 

所以,成了人家的老公老婆,要想保持新鲜恒温,一定要保持距离和各自的空间。对自己约束一点,对对方放开一点。各自保持自己的朋友圈,能合大圈就合,感觉别扭就别合。心里想着对方,行动却要保持自由。努力创造一些情调,努力开一度宽容。想想每个人本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都不能将他据为己有,爱人又能如何?

 

不要认为传统的婚姻模式就是惟一的,结婚后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其实,除了“同一屋檐下、同睡一张床”这一模式,还有很多方式,比如“周末婚姻”的方式。再比如“法式婚姻”,夫妻居住在同一套房子里,但是分室而居,各自有各自的房间。当现代人明白婚姻模式其实可以自由选择,他(她)的单身立场或许可以松动。凡是一切可以为爱情保鲜,可以维护家庭稳定的办法,都可尝试。

 

成为一家人,就不要抱怨你为对方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财物。如果你想以此换取对方的自由和独立的话,那是徒劳的。因为每个人的血管里流淌着自由和独立的血液,那么这种血质的东西是很难被真正征服和收买的。

 

家里的事,爱人的毛病,由他闹,让他慢慢改。不好的东西,他心里有数。你不说,他惭愧;你说着起劲,他上赶着来劲,何必呢?

 

家是一片净土。首先,心是静的。但新鲜,还是要保持的。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在孔子看来,人幸福与否更多地取决于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总是朴素的,一如粮食、空气和水。

——记北大手机国学

 

 

 

 

 
作品简介:
    作者近几年在研读国学集粹方面,颇有心得。尤其在人生的生活、情感、工作、家庭和财富话题中,擅长融入深入浅出的国学思维,在感悟中,把大道理讲浅,看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