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徐中玉:“我有很多书,到处都是书”

标签:
越来越万字房间资料图片著名学者美食 |
分类: 野狐扯 |
天路客按:本人读过徐中玉教授的两版《大学语文》
著名学者徐中玉:“我有很多书,到处都是书”
来源:解放日报
http://s1/mw690/001nsBrzty6DW7onWSY20&690
徐中玉 资料图片
“学问做了不少,但不一定好,有一些被大家讲得蛮好,”即将庆祝百岁寿辰的老教授说,这些是他最近要看、要改的书,“在我看得到的日子里,能改多少就改多少吧。”这份书单上,《大学语文》就有4种不同版本。女儿说,爸爸老了,也可能重复写了书名。
有一件事,徐中玉却记得牢,本月初他将献出稿费等生平积蓄100万元,在华东师大设立助学扶贫基金,并向学校和自己老家的图书馆捐出家中数万册藏书。
厨卫之外全是书房
徐中玉至今住在华东师大最旧的新村,公房建于上世纪50年代,徐中玉一家“**”后迁入。90多平方米的老宅,除厨卫间外,有5个大小居室,4间都有床,曾各有家人起居;如今,除了徐中玉的床和保姆的床,其它两张床不再有人,却成了汗牛充栋的“书床”。
徐中玉直起身板,大手一挥,“看看我的书房吧”。走过走廊,鞋箱里塞着书,半边廊道自然也有整排书橱 “占道”,保姆房也不免被他的书“部分占领”。事实上,包括客厅、卧室在内的其它房间都是真的书房。徐中玉打开门背后,是一叠叠的书;打开衣橱,也是成箱的书;窗台上、橱柜顶上、沙发靠背上、地板上,还是数不清的一捆捆书。而正规的书橱顶天立地,搁板都被压弯了。
漆面斑驳的五斗橱上,主要的书是他主编的《大学语文》,见证着百岁教授的教研人生。这一系列的部编教材,2000多所高校采用,出版和修订已至第9个版本。有研究说,徐中玉这辈子写了1000万字,还编了2000万字,最新出版的六卷本文集就有200万字。
“我有很多书,到处都是书。”徐中玉爱说这句话,自豪地笑着,有人估算达四五万册。可女儿徐平却乐不起来,父亲放书看似随意散乱,却自有秩序,小辈根本无从整理。为了这些“宝贝”原地不动,老人始终不同意重新装修,“现在新书都没地方放,连吃饭地方也没了”。
下转7版
寒门求学今昔同感
走过一个世纪,这位著名学者的学术生涯其实并没那么长。40多岁被打成“右派”,直到“**”后,60多岁才彻底平反。在搞研究的黄金期,徐中玉除了在图书馆整理资料,其它时光都被他视为“浪费”。正因如此,他晚年至今全身心投入理论研究与创作,要把失去的补回来。
徐中玉因前列腺手术先后住院5次,每次都不肯久呆,住了3天就吵着回家,甚至和医生发生冲突。今年春天,他最近一次住院,被查出脑萎缩。女儿说他记忆力和听说能力都有所衰退,对往事常说“记不得了”,说话、写作则容易重复。
不过,春节后,在美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的儿子回家探亲,徐中玉向儿女们表达了捐资捐书的意愿,获得家庭会议“全票通过”。个中缘由,与他本人寒门求学的经历不无关系。徐中玉出生在江阴华士镇,有一个做中医的父亲,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获得读书的机会,从小学到初中,最后进了中师。由于没钱继续大学深造,他教了几年书,挣了一些钱,自给自足考入山东大学,从此踏上了一辈子的学术之路。
老伴9年前离世,今年72岁的女儿对爸爸最为理解。她也爱文学,但选择志愿时爸爸尚未“脱帽”,家中不同意她再走这条老路。于是,她读了与爷爷相关的生物学科,在外地毕业,赴外地工作,最终还是由于家庭和政治原因,先在安徽当了十几年中学老师,后来才回到上海仙霞高中教生物。两地教育水平存在反差,徐平常与爸爸谈起这些话题,“农村孩子读上大学真不容易”。
15元老花镜地摊买
朴素一身,淡然一世,按照徐中玉当下的生活状态,他眼中的全部财富除了书籍,别无其它。他不吸烟、不喝酒,甚至不喝茶,只是在戴着老花镜看书、读报、剪报时,时不时用吸管喝一口保温杯里的白开水。儿孙们为他买来新衣,他从不享用,总说“旧衣服穿得舒服”,连那副老花镜也是地摊上15块钱买来的。只有那只孙女送的白猫,被他收下,伴他膝下。
寿星如顽童。徐中玉天天随遇而安、率性而为。6时多起床,等着他的是看不完的书,以及日报、文摘,当然还有《文艺理论研究》等学术期刊、各地各校寄来的学报。看累了,就在床上躺个一两小时,毫无“时刻表”。天气好,就去不远的长风公园兜兜,转个半圈,从前能走整整一圈,走得比儿女还快,如今走走停停半小时,但有时会去两次。
早上牛奶麦片;中午小碗饭加薯类等粗粮;晚上则是馄饨、面条之类的面食。当晚上8时睡去后,十一二时又会醒来,吃一顿夜点心,又是一觉到天亮。老人心血指标都达标,现在大部分药瓶都置于大橱顶上,在书堆前排成一列。现在,他连安眠药也不需服了。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徐中玉为学之心,似乎越来越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