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的三招必杀技
江东柳林
《水浒传》武松打虎一节,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疾如风快似电,就像武林高手一样。这三招可谓环环相扣滴水不漏。不过还是被技高一筹的武松一一化解。书中总结到:“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这一总结给老虎败阵下做了个注脚。
武松打虎多被誉为《水浒》的精彩片段,但也有不少质疑。现就老虎这三招作一些分析。
第一招“扑”。这是包括老虎在内大部分食肉动物捕获猎物的首选手段。也就是扑倒猎物咬住其咽喉不松口,使其窒息而死,或咬断其颈椎使其瘫痪而失去反抗能力。
第二招“掀”。掀?一开始我还真是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这一招是如何光景。只是在疑惑中想起自己要掀起一块石板或什么东西时的动作。这老虎怎么个掀法呢?后来见资料上说类似于马尥蹶子。老虎会尥蹶子?真是稀罕了。细细品读原文:“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抓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想一想,也只能是这样了。而李逵杀四虎情节中只见老虎一扑,未见掀、剪。《水浒传》电视剧98版,对这一细节的处理原则是努力靠近原著。参加拍摄的老虎虽不熟悉原著,倒像个武林高手,把一掀一剪两招变成了一个类后摆踢,真够难为这老虎的。
2011版电视剧干脆就删掉了后两招。我们通过电视节目知道野牛、斑马用后腿弹踢也就是掀来对付从背后攻击自己的猛兽,这只是防御性招数。虽然有力但灵活性差,加上视域的限制使其杀伤力不足。老虎如果用这一招捕获猎物,多半会把猎物踹跑。
第三招“剪”。大虫“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毛茸茸的尾巴真能像铁棒一样打得猎物伤筋断骨吗?我怀疑。古人说老虎屁股摸不得,不是因为它屁股上长了铁棒也似尾巴,随时可剪断你伸出的手,而是怕老虎翻脸不认人。民间不是传说老虎曾拜猫为师吗?可见古人认识到老虎和猫差不多。有谁见过猫逮老鼠又是踹又是剪的。
不过动物中还真有用尾巴当武器的高手。生物学家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认为,像甲龙、加斯顿龙这些草食性恐龙保护自己的武器就是尾巴。甲龙尾巴末端膨大突起,形成锤子样的东西。每次可以以非常可怕力量把尾巴挥出去,这股力量完全可以击碎任何食肉恐龙的腿骨,当然也包括霸王龙在内。研究者在很多掠食者的化石中找到了甲龙攻击的痕迹,其后果不少是致命的。加斯顿龙的尾巴十分粗壮,两侧各有一排锯齿状骨刺,这些尖刺十分锋利,像一把两面开刃的大锯,时刻准备着把侵略者剪得血肉模糊。
到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老虎的一掀、一剪是作者的艺术创造。这使打虎过程紧凑富有变化,也符合“三而一成”这一叙事普遍原则(详见杜贵晨:《论<</SPAN>水浒传>“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
》)。后来的《说唐全传》中程咬金犹如天外飞来的三斧头和老虎这三招如出一辙。我们来看一下程咬金的表现及其对手的评价。
咬金......当当当一连三斧,把一个老大王砍得盔甲歪斜。“好厉害......”扑的又是一斧,却没劲了。原来是虎头蛇尾的莽夫。那边杨林......拦开宣花斧,伸过手来,一手扯住围腰带,叫声:“过来吧!”一提提过马来,抛在地上,叫左右绑了。
咬金......。一连三斧,到第四斧也没劲了。尉迟恭叫声:“匹夫,原来是虎头蛇尾!”
于是就有了这些歇后语:程咬金的三斧头——虎头蛇尾;程咬全的斧子——头三下狠
。有点儿像新官上任三把火,过去了就没事儿了。同样是三招,程咬金带给我们的是精彩的喜剧效果,这三招不断的重演,我们却没有重复枯燥的感觉。而老虎的三招只一遍,就和评话中武松骑打老虎一样留下很多争论。
2013.09.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