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书法家真难
(2011-03-05 15:29:52)
标签:
杨笃山西宋体二王破阵子杂谈 |
分类: 闲言碎语 |
做书法家真难
今下午Y-D-J君来访,和我讨论到书法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并以两幅字见示,要我谈点意见。Y君潜心研习二王书法多年,尤于“圣教”与“十七帖”用功较勤,其字自然多有可观者。我的意见:其字平稳匀谐,章法亦较完整,已是难得。所不足者,用笔尚欠过程感,构势亦稍嫌松弛。而这两点,正是一些学习二王书法而涉之未深者所难逃遁的。二王书法为时风所渍,萧散无拘,倜傥风流,但其精神却还是凝聚不泄,整肃不苟的。萧散倜傥的是外表,凝聚整肃的是精神。不善学者只学外表,只有善学者始能跻于二王之堂奥。学习二王,自是书家之正途。诚能如《书谱》所言,既能“玩体势之多方”,复能“得推移之奥赜”,自能揽得二王书法之精醇。
我说这些话,仅是我的一点认识。对否?不敢自必。但我自信是正确的,我也是循着这个认识努力的。
Y君走了,我一个人静坐在茶桌旁,脑子里不禁闪过几个字来:做书法家真难。我这里说的书法家,是做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什么样的人是这样的书法家,看看哪些人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便知道。我和Y君谈到,书史浩浩,善书者如林,但真正在历史上留下足迹的,真也没有几个。就说山西吧,要在大街上拉住一个人问:你知道山西历史上谁是书法家?大概一般人能够回答出的,也就只有一个傅山了。专业一点的,或许还知道卫夫人、薛稷?更专业一点的,或许还知道祁寯藻、徐继畬、张穆?再专业一点的,或许还知道赵铁山、常赞春、常旭春、田润霖?但也未必。以我看,即使是一个做书法的人,一口气能说出山西历史上50个书法家名字的人不会多。几千年的书法史,连50个都说不出,便足见做这样的书法家是何等不易。前些天,乡宁一位书法朋友来访,我问他你知道贵县历史上有哪些书法家吗?他摇头。我问你知道杨笃吗?他仍然摇头。我问她你知道杨恩澍、吴少兰吗?他更是一脸茫然了。我拿出杨笃写的一幅字给他看,他惊呼道:“啊呀,这比今天那些写篆书的人写得好多了!”是啊,杨笃去世不过100多年,而且写得那么好,却还不能被其乡党们记得,矧言其余?同样的问题我还问过洪洞的几位书法朋友,他们对他们县曾经出现过张瑞玑、董文涣这样的书法家同样茫昧无知。是啊!像杨笃、张瑞玑们这些在历史上曾经以书法成就煊赫一时的人,都已经被人们渐渐地淡忘了,今天这些“书法家”们,再过100年、200年,还能被人们记得吗?我看很危险。
辛弃疾的《破阵子》有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书法,小道而已,自与“君王天下事”无关,但“赢得身前身后名”却是不少书法家美丽的梦想。回看历史,有几个人能实现这个梦想呢?真也可怜得很!
常见一些人,能写几个臭字,被他周围的一些人捧为“书法家”,就牛屄哄哄的,高视阔步,自视甚高,好像他真的成为书法家了,能够“赢得身前身后名”了,实在是很无聊的事。这些人谁能书史留名,现在谁说了都不算。谁说了算?只有历史。我想,再过一些年头,这些牛屄哄哄的“书法家”多数都会“尔曹身与名俱裂”的,很少有人不仅赢得“身前名”,而且能赢得“身后名”的。
朋友走了,想到这些话,打在这里,不知诸位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