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皇帝的路,逛逛避暑山庄

标签:
育儿避暑山庄普宁寺小布达拉宫 |
分类: 行走日记 |
这也算是城门了吧
到处见到的都是石狮子,这里的不一样了
这境界能达到者真是天子了
导游让我们叫她二格格,很爽快的一个女士,在这里她给我们出了一道题:龙椅上摆放着两种东西,一个像柿子的形状,一个是玉如意,取事事如意的意思,导游让我们猜那个柿子形状的物件是干嘛用的,猜对了有奖,可惜我们没人猜出来,你知道它是干嘛的吗?(后来知道答案了,我也不告诉你)有机会你们自己去那里走走,估计导游也会让你猜吧。
今天的阳光投进百年前的建筑,可惜很多房间只能在外面走马观花,根本不让进去
哈,咱也走走昔日皇帝走过的路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的建造主要是为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抵御沙俄的扩张。它是清帝每年北巡的重要行宫之一。 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时87年才建成。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其中苑景区又分湖区、 平原区和山区。 宫殿区 该区在山庄南部,有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正宫按封建礼制分前朝、后寝两部分。 前朝的正殿是澹泊敬诚殿,全部由楠木建成。清代皇帝在山庄时,重大的典礼都在此举行。四知书屋是清帝大典前休息更衣以及平时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 后寝主要有烟波致爽殿和云山胜地楼。烟波致爽殿是皇帝的寝宫,正中设宝座;西暖阁是皇帝的卧室,床后有暗道;东暖阁是皇帝与大臣议论国事的地方。云山胜地楼是帝后观赏湖光山色的地方,它不设楼梯而以假山为磴道。 出正宫门便是万壑松风殿,这是清帝批阅奏章及读书处。正宫东侧为松鹤斋,原供皇太后居住,其造型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仿。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典场所,不幸于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 苑景区 宫殿区北为湖区,湖中有三岛,西为环碧,北有如意洲,东有月色江声,皆以堤桥相连。环碧岛清静幽雅,原为王子读书处。岛北采菱渡是宫女下湖采菱的渡口。如意洲上古建筑比较集中,其中延薰馆是正宫建立前皇帝处理朝政之处。水芳碧秀是乾隆帝为其母后祝寿之地。如意洲北面有青莲岛,上有烟雨楼。沿长湖北行可到清时七大藏书阁之一的文津阁。 从文津阁东行便到平原区。区内“万树园”古木参天,绿草如茵,中央搭有豪华蒙古包,为清帝来山庄时举行宴会和游乐活动的场所。离热河泉南行可达金山岛,岛上亭台楼阁一派江南景色。再沿湖畔南行可到月色江声岛,这里是皇帝读书、望月、听泉之处。再往前即到“水心榭”,它是宫殿区与湖区间的重要通道。站在水心榭,环视四周皆为美景。 山庄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区,这里峰奇石异,林木繁茂,气侯十分阴凉,比承德市区低4-5℃,来此尽可体会避暑之情趣。

这片假山石就是还珠格格里面小燕子捉鹦鹉的地方,我好奇的看到这个山洞,很想进去看看,朋友劝我别进去,说不定里面成了公厕呢?




普宁寺是藏传佛教修建的寺庙,寺里很多地方都设有转经筒: 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转经桶等,是藏传佛教的主要法器之一,与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六字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一次,积累一份功德,因为人们认为转经就相当于念经,是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的最好方式。我曾经在电视里看到藏区百姓经常手拿转经筒转着,诵经,原来是这样。
走上去按照顺时针方向走了一遍,也默默祈愿了一番。
同行的人里有一些平时很淘气很嘎的男士,此刻在这样肃穆庄重的所在也不敢乱语。导游说的好:你可以不信,但是不能乱说。
普宁寺里还有僧人们在诵经,听不懂他们的意思,但是坐在那里很长时间的诵下来,没有一定的功力和虔诚的心应该是不行吧?
对于这次承德之行,没有往日那种游山玩水的感觉,反而多了严肃的心态,普宁寺里被日本人掠走的镀金佛像,也告诉我们历史上曾经遭受过的耻辱,曾经多么强大的清朝,天子之国,却一下子沦落到被侵略者肆意掠夺,那时的历史真的不能让人忘记,虽然离我们已经很远,却在今天还残留着痕迹。
想起来女儿班里有个男生特别喜欢日本,崇拜日本,想起孩子们对爱国情怀的淡漠,真的有些不安。曾经和孩子的班主任谈过这个话题,也和女儿聊过这样的话题,告诉她:尽管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官员腐败等反面消息,但是,祖国就是妈妈这个含义不能改变。你无论何时都不能不爱你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