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认识一位女孩,那时她才刚刚十八岁,就在小区附近的小超市里做营业员,超市规模小,顾客群也只是我们这几幢楼里的居民和附近培训学校的学员。那里也就成了我们大家的集结地,谁没事儿了都会到那里待会儿,唠唠嗑、哄哄孩子,她和谁关系都不错,每个人闲来无事时,都可以找她聊会儿。
这次出来吃饭,偶然发现她在这家饭店里已经做到了领班,镇定自若的指挥着手下的服务员上菜,抄桌整理等。趁她略略闲暇了,和她聊了几句,我们小院里成长起来的几个孩子如今她都还记得名字,说起来孩子们几乎都成家了,她惊呼:“这么大啦?都结婚了!”转而又笑:“想当年都这么高。”边说边用手比划。是呀,当年的她刚十几岁,现在她的女儿都上学了,时间过得真快呀。客人渐渐多起来,她又开始忙了,我们点的菜也陆续开始上,各忙各地吧。我们的桌子正好在她工作的吧台前边,她和客人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我心下不禁对她刮目相看,她能留在北京,自己孤身一人打拼做到领班的位置,实在是她本身的能力。
记得那天是正月十五,我记得这么清楚因为她那天成功的向客人推销了汤圆。一个男子好像是和朋友一起来吃饭,抢单。刚点完菜就来到吧台结账,她很熟络的和客人打招呼,笑着说:“您不来点儿元宵或者汤圆应应景?今天是元宵节,点一份摆桌上多好。”客人问一份是多少之后,直接点了每人一份。她又问:“您不如再点两份小拌菜,汤圆吃了之后,再吃点儿小拌菜胃里舒服,没多少钱的事儿,您面子也足。”于是顺利添加菜肴。茶水之类的更别提,客人最后干脆多放了些钱让她看着给上一些,我不由暗暗佩服。当年我们院子里的人都喜欢她,因为她为人随和,态度亲切,对孩子特别亲近,让人觉得她就像自家亲友一样。现在她向客人推荐饭店里的菜肴和酒水,也让客人心里很舒服的掏钱买单,因为她的话让你觉得很有道理,是为你着想的,哈哈,花钱了,还心里舒服。
这个饭店老板会用人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