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单位是苗圃,种植树苗的地方,交待这个是因为后文中有涉及,我怕大家看不明白原委。
张姐是我们单位的一个农民工,五十岁左右,高高的个子看上去就很能干,我带了她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她人如外表,确实老实能干,于是,每次我这里需要人手时,我都点名要张姐来做。
小李是张姐他们的工长,见我总是夸张姐,也乐得和我聊她。
张姐一般很少买菜吃,每顿饭就是吃两三个馒头,有时买点儿酱往馒头上一抹就是一顿饭。工作不忙时,张姐就从地里挖些野菜蘸酱拌拌,权当蔬菜补充营养了,好在我们单位偌大的圃地里从开春到晚秋都会有不同的野菜出产,也算是一个大菜园了。
我奇怪她何以这么节省?原来,张姐也是一个标准房奴。不同于我们的是,她为奴买的房子自己却一天也没住上,而是为了给儿子结婚用。小李说他们那里年轻人时兴的一句话是:三金一踹带两甩。我一时没明白什么意思,小李给我详细解释了一番:“三金: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一踹就是摩托车,不是脚一踹就走吗,也是有钱的标志,不过现在这个也过时了,要小轿车才行了。”“那两甩呢?”我问。“两甩就是不给父母养老,把二老甩一边不管,另外债务不管,甩给老家儿(指父母)。”“我的天,怎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不养父母也罢,怎么还让父母背着他们享受的债呢?”我大呼过分,指责小李他们那里的风气不好,为人子女者,长大成人之后,不能让父母享受儿女的孝顺本就很差劲儿了,怎么还让父母背债呢?小李见我这态度,笑了:“方姐,你也太大惊小怪了罢,其实你想想,你们这里人不也是这样吗?我们那里不过是把话说出来了,你们这里没有这个说法,这么做的人不见得比我们那里少。”
细想可不是嘛。身边就有好几个例子,父母给买的房子,老人们却一天没住过;儿媳妇进门前,事先讲好以前的债不管还;孩子生下来老人们帮着带。他们的故事之所以没让我那么震撼,仅仅因为本地人的生活条件没那么艰苦,老人们不至于干啃馒头就黄酱,其实还真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
从这些做父母的身上,我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见到张姐为了儿子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如此困苦,我真不想苟同这个说法了,我以为父母心不是用来可怜的,是要我们去疼的。记得听过这么一个故事:父亲临去世时,不放心老伴,儿子们相继向老父亲答应一定把母亲照顾好,一个说有我吃的就有母亲吃的;一个说我会像对我媳妇一样对母亲好,老父亲听了还是不满意,三儿子说:“我会像疼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疼我的母亲。”听了这话,老父亲才缓缓闭上了眼睛。
人们都是往下一辈疼,那么请你记住还有这么两句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知恩不报非君子。既然有了孩子以后,知道了做父母的辛苦,那么去回报自己父母的恩吧,别再让他们替咱们为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