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有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意即:在病床前每天都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孩子们不论多孝顺,时间一长也会感到厌烦,渐渐的也就不如开始那般照顾的很精心了。
有时我们在很多事实面前也不能不承认民间流传下来的俗语自有它成长、出现的根源,那些俗语其实也可以说是经验之谈,不过,我相信人与人是不同的,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人肯定是有的,但是不论长辈病在床上多久,依然一如开始一样孝顺的,也大有人在。这是我从姐姐的婆婆身上看到的。
姐姐的婆婆是一个很善良的农村女人,因为读过书,和同龄的那些农村妇女就有很多的不同。
她自己今年也是六十岁的人了,按理说怎么算也应该进入老年人的行列,每天就是享享晚年的乐趣多好。可是她不行,她既不能和村里老太们一起出去逛逛大商场,也不能和她们一起去扭扭秧歌(尽管她年轻时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人),她每天只能留在家里,因为她上面还有八十多岁的公公和婆婆需要她照顾!
老太太今年八十二岁,过去是大家小姐的身份,娇生惯养长大,对于姐姐的婆婆(习俗上我叫亲娘qingniang)来讲,是一个很难伺候的婆婆。加上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于是,亲娘从嫁入这个家庭,就开始了几十年的伺候公公、婆婆的生活。老太太身体不好,只偶尔让亲娘扶着在院子里走走,一般情况下就躺在炕上,自小养娇的性格使她很难伺候,吃东西很是挑剔,每天的一日三餐都要请示她以后才能去做,做不好就会冲亲娘发脾气,亲娘性格温婉、善良,对这些就是默默的承受,有时实在憋的慌了,和亲爹(qingdie)叨叨一下而已,在老太太面前仍旧是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儿的伺候着。老两口子的一切日常生活都是亲娘操持着,她也想让自己放松一下,可是家里的情况摆在那里,她怎么离得开?
姐姐买了新房,想接亲娘夫妇来新房看看,本来说好都来的,结果来的还是亲爹一个人,因为家里还有更老的二老需要人照顾呀。
也许人老了就会犯糊涂,老太太在四年前眼睛全都看不见了以后,每日更是哪也不能去了,只能躺在炕上,脾气却变得极为古怪,总是在来访的亲友面前说亲娘的坏话,说是不给她吃好、吃饱,什么也不管她。还好亲友们都知道亲娘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听老太太讲讲就是一笑而过。我的小外甥女正上初中,正是天地不怕的青春期萌芽阶段,因为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对老太太说奶奶的坏话感到很生气,她问奶奶:为什么不跟太太争执,怎么能让太太这么胡说呢?这么多年,太太一天三顿饭,哪一顿不是您做的?哪一口饭不是您一勺一勺的喂她?帮她大小便、帮她洗衣服,没有您,太太早就不知死几回了,干嘛她还要说您坏话?
亲娘憨厚的笑:你这孩子,她人老了,我怎么能跟她一般见识。
外甥女心疼奶奶:人家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奶奶,您伺候太太三十多年了,太太跟了您一辈子,您这个多年的媳妇就算熬成了婆婆,也还是要伺候您的婆婆,真够累的。
亲娘疼爱的对孙女说:太太老了,糊涂了,每天躺在炕上心情肯定也不好,所以她说我什么都无所谓,怎么说她也是我的婆婆,是你爷爷的妈,多少年也不能把辈份变了不是?你要是心疼奶奶呀,放假时就勤回来几趟,多帮奶奶捶捶后背,多替奶奶给太太喂饭,行不行?
外甥女毕竟也长大了,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理解了奶奶的想法以后,就撅着嘴给太太喂饭去了。亲娘笑她:小嘴别撅着。小丫头回头调皮的笑:没事儿,反正太太也看不见。
人们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不知道这久是多久?三十几年了,算不算久?亲娘一直任凭老太太的发泄,该怎么照顾还是怎么照顾她,所以,我说她是一个久病床前也孝的孝子,她的默默付出让我感动得无法评述,我甚至常常会想,我能不能做到几十年的时间去伺候病床上的长辈呢?
(老太太于半月前离开了)
请您给我本周参赛文章留下宝贵的评论,谢谢。相关地址:孝顺,趁父母还在时、妈,下辈子做我的孩子吧、不让宠物当替身、妈妈,您大胆的向前走、养儿可防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