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绿风袭人
绿风袭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853
  • 关注人气:8,0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拍马屁”引起的风波

(2007-06-13 17:11:26)
   经常看到民俗差异引起的笑话,也经常读到一些文章介绍民俗文化因地域不同而不同,所以要求人们到各地去旅游时要注意了解一下当地的民俗民情,以便加以尊重。这些话对我这个几乎足不出北京的人来讲权当作趣闻读读罢了,想想哪有那么多的文化碰撞让自己遇上?
   没想到还就真的让我遇上了。
   事情说来好笑,有时你不在意的一句玩笑话,却可能引起不小的风波,原因就是文化差异,相同的语言内容在不同的区域,意思不一样、深度也不一样。
   在北京,起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范围里,当面开玩笑说你拍某某人马屁,你不会太在意,所以朋友圈里、家人之间经常会互相调侃谁拍谁马屁,大家都一笑了之。比如小女儿见她爸爸出汗了,急忙给爸爸拿毛巾擦汗,姥爷会逗她说她拍马屁;小女儿见姥爷喝水呛着了,赶快去给他捶背,爸爸反过来又说她拍姥爷马屁;女儿一说想吃什么了,姥爷、姥姥马上去买,我们会说他们太惯着她,他们就说:“我们现在拍然然马屁,让她以后多给我们捶捶背呢。”大家一听一笑,都不会放在心上。
   前些时,我的叔叔从四川老家来北京小住,和女儿很聊得来,没事儿时陪着女儿玩斗地主,一老一小有了很深得感情。那天晚饭是吃面条,女儿不小心面汤溅到了眼睛里,叔叔急忙跑去拿来毛巾给她擦,殷勤、关爱溢于言表,我对叔叔说:“没事儿了,您先吃吧。”老妈开玩笑:“你叔叔拍然然马屁呢,他不着急吃。”家人谁都没觉得什么。
   叔叔即将离京了,家里请来很多人吃饭,席间老爸让老妈给叔叔敬酒,叔叔问老妈:“那天嫂子为什么说我拍然然马屁?你用词不当,然然一个小娃子,我哪里需要拍她马屁?我怎么想也想不通。”也许因为今天的酒喝的到了一定程度,叔叔才会把憋在心里多日的话问出来,而且是反复问了几次,一定要老妈说出来一个原因不可,结果弄得我们莫名其妙:这句话没什么呀?有什么可解释的呢?一句玩笑而已!因为叔叔当时已是醉意朦胧,我也就没多解释。
  第二天,我问叔叔:“您为什么那么在意说您拍然然马屁这句话?我们这里经常用这句话开玩笑的,一点儿恶意、贬义都没有的。”在四川教了四十多年语文的叔叔说:“在老家那边,说一个人拍马屁,是把这个人和很卑鄙的小人划等号的,我凯老师可不是那种抱谁大腿、拍什么人马屁的无耻小人。所以那天你妈妈说我拍然然马屁我就一直想不通。”
  我恍然大悟:“原来拍马屁在老家还是演绎着它在词典里的身份呢,只是北京早已淡化了它的深刻程度,可以用来随意开开玩笑了。跟叔叔解释老妈并无恶意的损他之后,叔叔也释然了。看来拍马屁也不是那么可以随便拿来开玩笑了,要看对方的生活区域是否适合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