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尔基的《小麻雀》有感
(2010-09-02 22:40:37)
标签:
高尔基小麻雀语文小学五年级读书亲子育儿 |
分类: 爱的呢喃 |
可是,儿子打断我说不是这一篇,是高尔基写的《小麻雀》,语文书上的第一课。老师要求家长阅读课文,说说麻雀妈妈错在哪?这真是新学年新气象,老师还给家长布置了作业。我决不敢怠慢这项任务,马上捧读起这篇课文来。
一只黄嘴小麻雀名叫普季克,跟妈妈住在温暖的屋檐下。小麻雀虽然不会飞,但对外界很好奇,总爱问这问那。妈妈依据经验如实相告,可小麻雀不相信妈妈的话,样样都爱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结果小麻雀因为自作聪明,不听从妈妈的劝告,一不留神掉下窝去,害得妈妈为了救他,失去了尾巴上的羽毛。最后,面对危险的小麻雀意外飞起来了,可看到妈妈欢天喜地的关心,他依然自命不凡地说:“总得一样一样学嘛!”小麻雀终于会飞了,可他内心却很复杂,既高兴又难过,甚至还有些懊恼。
读到这里我自然想起了《小鹰学飞》。我们都赞成老鹰妈妈的做法,主动鼓励小鹰学飞。显然,《小麻雀》中的妈妈既不懂孩子成长的心理特点,也不懂遵照心理规律来教育孩子;既不会从孩子的视角来看问题,也害怕孩子大胆尝试外出冒险。一味站在自己立场上解释事物,总以为自己的认识是对的,爱照搬自己的老一套经验,过分关注意外与危险,忽略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
这也难怪孩子不会相信大人说的话,更何况他们也不信服大人的解释。因为他们对世界也有自己的认识,对生活也有自己的一番解释,即便是认识错了也不想被纠正,即便生活遇到危险也要学会应对。因为他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不可能永远不去适应生存的环境,即便是大风大浪也要独立搏击,即便是危险重重也要急中生智。可惜我们身边很多父母都像麻雀妈妈,不去教孩子学习生存的技巧,不放手孩子学习生活的本领,反而本能地袒护疼惜孩子,过度溺爱放纵孩子。
当我跟儿子说起麻雀妈妈老爱教导孩子,而不放手让他独立;老担心孩子安全问题,而不教他学会应对;老以为自己的解释对,而不去让孩子发现错误;……儿子继续补充说:“她还比较唠唠叨叨,尽管孩子不听她说。而且她老觉得自己对,老纠正孩子的错。尤其是她太宠爱孩子了,小麻雀想怎样就怎样!为什么大人老担心危险?为什么孩子就没有眼光?难道孩子都得听从大人?难道大人说的就一定都对?妈妈!你有时候也像麻雀妈妈!有点爱唠唠叨叨的,可你认为唠叨有用吗?我们听都听得厌烦了,又哪里还会听得进去啊?”我也承认有时的确唠叨,但在什么情况下唠叨?又究竟为何而唠叨呢?我说出唠叨的缘由与对方有关,如果双方都意识到这一问题,那就不会有惹人生厌的唠叨了吗?
与此同时,我也指出儿子有些像小麻雀,比如,曾因自以为是而吃亏,不过吃亏是小事,关键是要吸取教训;老想着要证明自己本事大,但遇到难事又畏缩不前。看到儿子沉住气不说话,我便灵机一动掉转话锋:“可是,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你已经是很出色的孩子!比如,你不用大人操心学习,还帮助我们做家务;上学不需要接送,放学后及时回家;独自完成作业,主动帮助他人……”尽管儿子默然地听我如数家珍,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下来,但我知道他心里在偷着乐了。
“妈妈!我要去做作业了!”儿子说着转身回到桌前,开始张罗他的课外作业了。虽然我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令儿子满意,但我们母子俩开诚布公的对话显然是令人愉快的。我们在共同分享阅读这篇《小麻雀》时,不仅把自己放在了课文里面的角色上,并透过小麻雀母子俩的问题看到了自身存在的毛病;而且彼此还以对方为镜子照见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双方坦然地接受了除弊革习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