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咏不足舞蹈之,阳光少年舞翩翩
(2007-11-27 12:35:08)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生活记录
校园集体舞
审美
舞蹈
健身
中小学生
|
分类:
小儿郎求学
|
“妈妈,我们学校今天跳集体舞了!”儿子放学回来兴奋地对我说,“从这个礼拜开始,我们不做课间操,改为手拉手跳舞了!”
爱人跟着说:“我们学校的初高中生也跳集体舞了,不过是做完操以后再跳!”
儿子的话让我想起了今年6月1日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组织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决定自2007年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广。这表明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全国所有中小学生每天都要跳校园集体舞。对于集体舞进入校园,这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推广校园集体舞一发布,立即引发态度不一的社会反响:既有鼎力支持的,也有谨慎欢迎的,还有徘徊观望的,更有极力反对的。
记得当时的我是表示赞成意向,而爱人持谨慎欢迎态度。他认为这将会给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多身体接触的机会,尤其是早熟的男女生,手拉手近距离跳交谊舞,所谓“舞翩翩,情也翩翩”,这无疑会诱发他们“早恋”倾向。这也是大多数家长所担忧的一面。我表示理解爱人的看法,因为作为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的他,更多的考虑是学生的升学,以及他们的健康成长。但我不因为理解而赞同他的观点,因为他们都是单纯地担忧跳舞会成为早恋的诱因,何况校园集体舞与早恋问题不成正相关。现在的学生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大,异性交往的频率与渠道增多,如手机,网络等等。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趋向“早恋”,更主要的是他们缺乏性健康教育,婚恋观教育的缘故。说归说,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他们感到轻松愉悦,强身健体,团结协作,增进友谊与交流,那就有必要在校园舞动青春的旋律,大力推广集体舞。
没想到,曾经一度引起争论的话题在不知不觉的时间推移中早已诉诸现实。于是,我问儿子:“全校学生是不是都一起跳舞?”“对啊!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全部都要跳!”“你跟谁跳呢?”“我跟李婷跳!”儿子还热切地说起了他的几个好朋友跟谁跳。
因为没有看到他们现场跳舞,这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于是,继续盘问儿子:“是不是男女生都搭配起来跳舞?”“没有!有些男生还是跟男生跳,因为我们班女生比男生要少得多!”“那你们觉得做操好,还是跳舞好呢?”“我觉得跳舞新鲜,因为没学多久,还有些不大会跳。做操熟练了,也习惯了,只要喇叭一响,就可以跟着它做完一整套。所以感觉还是做操要好些!”我知道孩子们对新鲜事物好奇,但因为不能熟练掌握舞动的动作技巧,还没有形成习惯,达到动作自动化程度,因此,舞蹈过程中要投入的精力与注意自然要多些。所以,他们还不能体验到其中的趣味性,随意性。看来,家长应该主动关注校园集体舞,积极帮助孩子熟练舞蹈的基本动作动作。为此,我下载了小学生校园集体舞的视频,让儿子熟悉舞蹈乐曲,找到翩翩起舞的感觉,欢快地踏着节奏,活泼地舞动自信,优雅地跳出健康!
后来一次放学路上,碰到几个大孩子一路讨论校园集体舞。她们说起某男生跳舞左摇右摆,晃头晃脑,俨然鸭子企鹅走路的样子,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还有些男生不把跳舞当回事,动作根本没到位,缩头缩脑,活像老鼠过街。一边说,一边还学给他们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心里想,高年级男女生一起跳校园舞,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呢?于是,我趁机问楼下邻居芹芹(五年级女生):“你们班也全部是男生跟女生跳吗?”她说:“是的,是由老师派对编队形的!”“那男女生相互牵手了没有?”“没有!看到就呕心,还拉手跳舞不更呕心?我们女生都没有跟他们拉手!”儿子说:“我们班男女生全部拉手!”可见,小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持的异性观不同,高年级学生对异性处于疏远厌恶的心理潜伏时期,低年级学生将异性视为平等相待。不过这样看来,校园集体舞不就成为应付差事,流于形式的舞蹈健体了吗?学生还会从中得到所谓的审美体验,艺术熏陶,协调平衡,加强合作的锻炼吗?
其实,舞蹈在我们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人们早期的一种生活元素。至今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舞蹈依然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他们的子民们不论男女老少能歌善舞,长期生活在的歌舞升平的祥和气氛之中。不论婚丧嫁娶,节日祭奠,只要吹响号角,弹起乐器,他们和着乐符,踏着节奏,载歌载舞,尽情欢畅。相对来说,我们汉民族地区的人民一向刻板严谨,缺少音乐细胞和舞蹈传统,擅长言语文字表达,匮乏肢体语言表达,因此一旦舞动起来,感觉怪怪的,缺少协调平衡的能力。如此说来,集体舞进入校园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锻炼学生的协调平衡性,还可以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礼仪合作意识,加强学生身体语言的沟通交流能力。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