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走进三水斋之四(1) 轩辕斟灌 天佑神明

标签:
中国文化走进三水斋之四斟灌篇(一) |
分类: ■三水斋诗稿选读 |
■欢迎走进三水斋之四 斟灌篇(一)赣州行
一、新塘拜祭
莆田沙贝连,缥渺入云烟。
旧梦东华晓,天蚕大道传。
泉甘何湛湛,塘美几涟涟。
雨后长相叙,人间望月圆。
二、扬雅寻宗
几度梦凌云,松篁日月欣。
芫田扬雅访,姒姓豫章闻。
伫望轩辕邈,回眸斟灌芬。
同根同相聚,天地自殷殷。
三、族谱吟颂
大禹鸣天宇,祧迁传祚芳。
轩辕斟灌溯,昭穆寿光扬。
湛重贵公露,新塘若水祥。
尊卑千古事,族谱系华章。
国庆前夕,谨遵母嘱,携儿随雷州分会前往赣县参加“《中华湛氏族谱》编纂动员大会暨第11届湛族同宗联谊会”。
9月30日,途经新塘(古称沙贝,始祖露公自莆田迁南雄而增城,卜居甘泉都之沙堤),应邀公祭:东华祀太祖,江白谒始祖,荷塘山(塘美关东圃)拜若水母,天蚕岭(永和钟陂头)瞻若水甘泉公。祭毕,相聚洁菴公祠,尤感先人神明赫赫兮,长庇之永和昌盛。
10月1日,雷州、新塘两分会四十余人,日暮抵赣,欢宴丽都,与国同庆。
车随路转,蜿蜒缓行。但见群峰叠嶂,凌云雾绕,松篁滴翠,川流不息。
路上,族人畅谈扬雅芫田湛氏之源。宋高宗绍兴27年(公元1157),始祖英三郎父子自临川新淦至赣州南部山区之云江团狩猎,忽见羊群,欲射成雾,英公异之,至潭边,得一老羊角,掷之,不意孤峰凸现,以为吉兆。环视,山青水碧,林茂土沃,又先时“羊角成寨”。公返,携家人前来安居,遂以扬雅名,传承三十六世,繁衍迄今。
车穿过电站,潭水依旧,碧映湛蓝天。
<>瞬息,锣鼓喧天,旌旗高扬,此乃宗亲夹道欢迎。
行走阡陌间,扬雅四山围,溪水淙淙,浮鹅嬉戏;又见粉墙乌瓦,屋舍俨然,炊烟袅袅,顿感梦入桃花源。
踏上古木桥,来到“理学名家”坊(南宋朱熹所书,康熙御极之初所建),肃然起敬。
步入湛氏宗祠,敬祖祭祖,沁心如沐。位思堂内,清香缭绕,古乐悠扬,不觉怀古思宗。
遥想炎黄,源远流长。溯吾湛氏,轩辕一支,系出远古姒姓,大禹后代。太康失国,斟灌肇始,源出齐鲁寿光,望重会稽及豫章之新淦。东汉大司农湛重开来,赣州始祖贵公(唐贞元十二年进士,官高安令)以降,若水(明弘治十八年进士,官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沙贝七世祖)发祥,地久而天长。
扬雅湛氏第一修族谱,于元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由第十世嗣孙允忠据其始祖英三郎公心记笔记草稿起修而成。此后到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共修谱牒六次,平均89.5年一次。
呜呼!扬雅五修之老谱却因故尽失,至今荡然无存!
幸哉!天佑神明,祖荫苗裔。1996年,扬雅、芫田合力撰得《湛氏联修族谱》六卷。
作别扬雅,驱车芫田。返还丽都,天色已晚。归途,大家宗情依依,寻根溯源,共话族谱,意犹未尽。
3日上午,召开正式会,圆满闭幕!
6日归来,夜读湛族文集,感怀乎斯,成此五律·赣州行并跋,三水斋日发于雷州半岛。
图一、天蚕岭湛若水墓,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山而建,以灰沙
精捣筑成,分四级,总长20余米,最宽14米多。墓包呈古建筑状,分两层,建有庑
殿顶和石柱。墓前,有约1公里长之神道和石牌坊,石人、石马、石羊依次排列两侧。
图二、千年古村扬雅寻宗祭祖掠影。
图三、留影于扬雅“理学名家”坊。
图四、与会宗亲参观芫田掠影。
图五、《中华湛氏族谱》编纂动员大会暨第十一届湛族同宗(赣县)联谊会一瞥。
图六、草书“五律·新塘拜祭”。落款:赣州归来所吟,五律新唐拜祭。戊子秋月,三水斋日发并书。
■欢迎走进三水斋之四
1.赣州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2f9e80100b6ho.html
2.沙贝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2f9e80100c5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