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者的镜花水月
(2009-01-18 21:39:05)
标签:
自恋型人格障碍意象对话情感 |
分类: 美文转载 |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口腔欲求,孩子的口腔欲求需要通过嘴唇吮吸动作带来的快感获得满足,如果母亲无法满足孩子的口腔欲求,就会导致孩子情感和皮肤饥饿。对于李峰来讲,因为口欲期心理发育不顺利,他的很多欲望被压抑到潜意识,使他的心理发育“固着”在口欲期。因此他无法发展同周围人群的基本信任,自信心也无法建立,逐渐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
上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他幼年时期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再次重现。他现在如此讲卫生、如此讲成功与抱负实际上是用幼年的方式来获得周围同学的关注。由此可见,李峰的行为实际上是由幼年期的不安全感造成的,这也是他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核心原因。
从精神分析来看,自恋型人格障碍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伴随着无能感的全能感(通俗讲,就是认为自己没有干不成的事),即潜意识清楚自己是无能的,但却在意识层面通过认为自己全能,来获得补偿。这种寻求补偿的方式会有两种后果:当这种想法不严重时,会变成成功的冲劲;但如果严重,则会造成更强的无能感。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几个不同的侧面,心理学家将这些侧面称之为子人格。通过意象对话,我发现李峰有一个“帅男”的子人格,他想象中的帅男是帅到非同凡响的。也有自恋型的人会有“美女”的子人格,这些人将自己想象成“美女”,而且不是一般的美女,是超凡脱俗极端的美,是天仙的化身......这些不同的人格侧面是他们自恋的情绪化身,也是他们安抚自己的重要方法。他们所追求的人生意义是让别人注意、喜欢,他们最担心的是不被人注意,他们最渴望的是成为自己想象中的人。美女或帅男子人格有时也是很有用的,这类子人格自信的样子容易增加人际吸引,但他们又容易给人骄傲和冷漠的感觉,再加上由于自我中心,对别人关注不够,所以,也会给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障碍。
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的不完美,认识人格中“弱”的部分,同时学会去爱别人,惟有如此,才能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的快乐。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自恋者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否则,漂亮的外表,事业的成功,巨大的财富,那都是镜花水月,是不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