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中,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和一些情结没有处理,那么在咨询中就会进行的很辛苦,要不断的压抑自己的情结或着纠正着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中立,这样无疑是很辛苦的,也会影响咨询效果。面对丧失辅导,咨询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生死观,面对死的恐惧,认识到生老病死是人生无法抗拒的规律,接受丧失,明白“哀伤的淡去不是对死者的背叛,而是对故去老人的最好的祭奠”,健康快乐的生活下去。
---------------------------------------------
人生之悲莫过于失去亲人。对于步入晚年的老人更是如此,如何面对另一半的丧失可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老年人步入人生的衰落期,也同时处于生理衰退期,这些让老年人面对着多种丧失,比如工作(退休)、子女离家、适应能力的减退,身体技能的衰退等等,此时一旦遭遇老伴亡故这样强烈的应激生活事件,会受到很大的心理打击。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持续下去很容易引发抑郁等精神疾病,也可能导致和加重躯体疾病。所以尽快帮助他们摆脱丧偶后因过度悲伤引发的心理失衡,恢复正常健康的生活由为重要。
丧偶一般都会经历一段心理转变过程,时间长短依不同人而有所差异,但基本都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否认(呆滞麻木)、接受、自责(内疚感,没有照顾好等等)、思念、恢复
如何帮助这些老人早日走出过度悲伤呢?最好能够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但家人也可以给予更多的爱与支持帮助老人走出这段悲伤。以下缓解悲痛心情的措施会给我们一起帮助。
1、宣泄与疏导:鼓励老人道出心中的悲痛和思念,哭出来可以宣泄负性情绪,也可以采用书写方式宣泄心中的思念愧疚和悲痛,比如写日记。
2、获得爱与支持:长久停留在情感宣泄中,也会陷入负性情绪,适当宣泄后亲人要给予更多的爱与支持,给予老人生活的力量,明白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身边还有很多亲人需要自己支持自己,从而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对生活的掌控感。
3、分散注意力:更应该说走出悲伤,走入新的生活。激发老人的一些兴趣,参加适宜的文体活动,走入周围老年人的文化圈子;家人多些陪伴,也可以轮流到子女家小住;节假日时间出去旅游等等。
当老人慢慢从悲伤的情境里走出来以后,可以适当跟老人讨论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喜爱学习的老人可以上老年大学,学习一些技艺或者一门语言,练习书法,重新激发出老人的生活热情,重获新生。
读《心理与健康》《爱她的那个人去了》有感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