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人大博导非正常死亡
追求完美成独特之人
余虹的话:人的一生就是对自己的精心雕刻,而不是一无所知、浑浑噩噩,他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在长,越长越有味,按照他认为美的方式去长……他要对自己精雕细刻,成为一个独特的人。”
他说,现在不适合见人。好友崔卫平在博客中追忆说:“这段时间,他几乎没有与任何人联系。11月13日,上海的导师来了他也没有见。这是一种典型的需要救助的心理,但是居然没有人知道,包括他本人。我们都自以为很强,别人也都以为我们很强,但其实都是无比脆弱的,有些人则更加脆弱。”
在余虹一篇名为《一个人的百年》的文章中写道:“这些年不断听到有人自杀的消息,而且大多为女性。听到这些消息,我总是沉默而难以认同那些是是非非的议论。事实上,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余虹是在说起高校女博士自杀时的评论。而这段评论,在他自杀后,被不断地转载,甚至成为他阐述自己自杀原因的文字。
生与死,一直为余虹所关注。在《人生天地间》中,余虹写道,不错,你是要死的,你的死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死亡启示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的生命属于你,你应该对你自己的生命负责,独立自决,而不要盲目地将自己委托给他者。死亡就这样一次次将昏睡于人群中的人唤醒,让他们回到自己并守护自己的自由,成为真正的自己。不错,所有的生物都是要死的,人也不能例外,但人死的方式是可以例外的,因为死是人特有的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生命的被动消失。
--------------------------------------------------------
无数次自杀的消息发布,然后是众多的猜测。但个中的原因只有一个人知道,就是他自己。
没有遗书,也不需要说明原因,因为所有的原因在旁人看来都不能称之为原因。
当一个人选择回避,把自己孤立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在这样的时刻有亲人朋友陪伴,或许会是另一个结果。
就像死有万种理由一样,生也有万种理由,看那一刻谁占了主导。
余虹的死让我想起了三毛和海子,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不是悲观也不是冲动,而是一种选择。就像人们说的,我们应该尊重这种选择,毕竟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没有放弃而是负了责,以另一种方式。
如果亲人这样想,或许可以减少悲痛。世人这样想,会减少遗憾。
去了也就是去了,愿他的灵魂在天国得以安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