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秦国的故地,简称秦。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普在这里建都。丰宣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悠久的历史长河和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按民俗文化来看,陕西也可分为三部分:陕北可算半弄半牧文化区,关中可算麦黍文化区,陕南可算稻作文化区,既有相同,也有差异。在陕北,你不妨看一看榆林的手工地毯,听一听“三边”的信天游,看一看延安妇女的剪纸,试一试窑洞的冷暖,领略一下安塞腰鼓风采。在关中,你不妨探询一下面塑的内涵,尝一尝羊肉泡馍的滋味,瞧一瞧正月社火的热闹。在陕南,你不妨听一听巴山的情歌,品一品紫阳的青茶,瞅一瞅当地的花鼓戏,领略那巴蜀风情。
04年10月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被院里派到陕西去勘测设计太中铁路,我们住在榆林市的一个叫作绥德的小县城里。绥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秦国的大王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的墓地就在县内。俗话讲米脂的姑娘绥德的汉,就是说绥德的小伙子都特别的帅。吕布就是那里的人,而貂禅就是距那里不远的米脂人。住在绥德的俩个月里,虽然没有发现当地的小伙有多帅,可是我却体会到了陕北人特有豪爽乐观和那里浓浓的乡情。
由于工作专业的原因,我经常要游走于当地的山川大河,村庄农田间,所以在实地的工作调查时也让我有机会拍下了这些值得回忆的画面。
当地的种枣老乡。由于土质比较适合枣的生长,陕北的枣子甘甜可口,好吃得很。路过老乡家时,这老俩口非常热情的拿出枣子给我们吃,临走我们买了一大麻袋枣,才收了八块钱。
用来冬天烧火的玉米秸梗
陕北的屋顶房檐非常有特色,建议城市中的平改立可以参考人家一下。
由于当地干旱缺水,经常可以看到的小庙,里面供的可能是土地公公或者是龙王吧。
陕北的标志性建筑-窑洞,由于窑洞上面盖有厚厚的黄土,所以冬暖夏凉易于保持常温。这个窑洞应该说是经过改良后的砖窑,而不是传统正宗的黄土窑洞。
枣树(上面已经结满了成熟的枣子)
老乡的磨盘
当地的老乡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