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侠精神

(2016-05-29 21:20:16)
标签:

历代咏侠诗

分类: 文学文摘

学者汪涌豪虞云国梳理史书、诗文指出:“侠”不止于打抱不平、快意恩仇

游侠精神还是“言必信行必果”


http://wenhui.news365.com.cn/images/2016-05/29/3/30529_p84_b.jpg

电影《刺客聂隐娘》引发人们对女侠的想象。(片方供图)

                                                         ■文汇报记者 许旸

    根据传奇故事改编的电影《刺客聂隐娘》,引发人们对女侠的想象;金庸武侠则是“长销书”,相关研讨会几乎每年都开……侠文化缘何热度不减?昨天举行的思南读书会上,复旦大学教授汪涌豪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虞云国,梳理史书、诗歌中对“侠”的解读。

 

    “按通常理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侠,仗义疏财、赈穷周急也是侠。”在汪涌豪看来,游侠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一支脉络,游侠精神不止于打抱不平、快意恩仇,而是展现了中国人的豪情与自信。正如《史记》中描绘的侠的精神:“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历代诗文中都有对侠的丰富解读

 

    在学界看来,游侠由战国时士阶层分化而来,最早提及侠之名并作出论断的是《韩非子》,此后对游侠作出更明确定义的是司马迁。

 

    《史记·游侠列传》着重于侠的品行和人格,对游侠作了新的界定。“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太史公自序》里又说“(游侠)救人于厄,振人不赡”,对侠予以热情赞美。汪涌豪说,《史记》浓墨重彩凸显了游侠权勇有谋的精神面貌,以及正义、忠勇的担当。每个人都可能碰到麻烦,都有需要人家帮助的时候,游侠大多为人耿直,常被视作人中豪杰,所以历代典籍里多以“豪杰”“豪猾”相称。

 

    对游侠忠勇人格的赞美,散见于历代咏侠诗中。汪涌豪举例说,三国时期曹植《白马篇》里,游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行,多少表达了所奉执的原则信条。

 

    到了唐代,传奇创作中,豪侠小说独成一类,如昆仑奴、蒋武、韦自东等一批侠士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唐代150多名诗人,写了400多首咏侠诗,不仅作者分处于唐代初期、中期和晚期,还涵盖从边塞到田园的多种风格流派。其中,柳宗元 《韦道安》是唐诗中唯一以现实中的侠义之士为对象的长篇叙事诗。”汪涌豪说,诗中既对“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予以肯定性描绘,还歌颂了人物的忠贞。诗人高适在《送浑将军出塞》中写道:“塞上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勾勒出游侠争赴边地,为国家民族临难不苟的人格魅力。

 

    有赞美,也有批判,汪涌豪在今年修订再版的《中国游侠史论》一书中,依托大量史料,全面考察中国古代游侠的发生发展,并对游侠构成、社会关系、人格特质展开分析探究。书中谈到,明代游侠也有行险犯禁、擅作威福的另一面,特别是很难保持人格独立的游侠,往往沦为家奴。

 

    侠文化热度不减,引起一代代人共鸣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不管男女老少强弱,性本善的普遍诉求,让很多人看到不平都会感到气愤,从而有所行动,这种担当是侠文化引发人们心理共振的源头。”虞云国说。有了心理认同,游侠群体所凝聚的胆识打动了平凡生活中的人们。所谓“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少年胆气凌云,共许骁雄出群”,这种胆气造就了波澜人生,也在文学领域变幻出无尽故事,比如《水浒传》等侠义小说、武侠类的《永庆升平》、公案侠义小说《施公案》等。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看武侠片和武侠小说?汪涌豪说,仁义、气节、忠孝一向是中国人推崇的人格特质,游侠所散发的豪宕不拘小节的旷爽之气,高尚其志、修洁其行的道德追求至今令人感佩。

 

    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之前也曾谈到,游侠作为一种潜在的欲望或情怀,在好多人心里面都蕴藏着,只不过表现形态不一样而已,他认为,中国人有一种理想境界,“少年游侠、中年游宦、晚年游仙”,少年时代的独立不羁、纵横四海,是很多人所盼望的。而浪迹天涯的侠客,意味着一种理想主义,是对庸常俗世生活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侠”跟打斗本领没有直接关系,也不见得非要快意恩仇,更接近于一种超拔日常现实的愿望与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